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https://flv1.neamco.com/gma/20210803/20210803154608118_4791.mp4
听到蝗虫
人们最直接的反映大多是害怕
在我国有记载的2000多年历史中
发生过800多次大蝗灾
漫天飞蝗如黑云压城
带走了庄稼,带来了饥荒

千年难题该如何解决?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
人们发现,零散的蝗虫并不会成灾
只有当蝗虫大范围聚集起来才会引起灾难
那么,小小飞蝗因何聚集成灾?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
带领团队跨入蝗虫基因组学研究
突破性地找到了诱惑蝗虫破坏性聚集的“真凶”
4-乙烯基苯甲醚(4VA)
这一发现
使得针对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康乐发现
也许蝗虫还能让人类认识到某些疾病的发生机制
他把蝗虫当做是人类疾病的模型
诱导其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
一旦得到突破
就可以用飞蝗作为帕金森研究的重要模型
探寻该病的起因和治疗手段

对于康乐来说
有关于蝗虫的科学研究
早已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敬请收看本期《繁星追梦|康乐:破译千年蝗灾密码》

栏目题字
丁仲礼
出 品 人
杨 谷
总 监 制
宋乐永
总 策 划
战 钊 宋雅娟
记 者
宋雅娟 蔡 琳
编 导
宋雅娟
摄 像
袁兴福
剪 辑
徐 露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光明网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