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农业科技如何打好“组合拳”?
基因、再生、栽培技术如何协同发力?
它们怎样联手守护粮食安全?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通过找到“好基因”
比如能让水稻既高产又耐贫瘠的基因片段
这是“第一棒”
再生技术研究再“接棒冲刺”
通过作物细胞的再生能力
让含“好基因”的品种更快稳定遗传
原本需要数年的育种周期被大大缩短
最后一棒交给栽培技术研究
给作物“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总结来看
育种专家选对“基因底子”
再生技术加速“优良品种落地”
栽培技术优化“生长环境”
多项技术协同发力
让农田在丰收的同时
也守住了生态的绿色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光明网
中国农学会
策划
宋雅娟 武玥彤
记者
林佳欣
文案
谢芸 张梓煜(实习)
审核专家
宋佳明 西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袁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慧慧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别鸣谢
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