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https://flv1.gmw.cn/gma/20211203/20211203094013275_7614.mp4
人类离开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到太空中,
哪些东西是生存所必需的?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存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怎么来的?
人类到了月球和火星上又如何生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刘红
从2004年开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刘红
带领团队开始研究生命保障系统。
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
2014年“月宫一号”完成了
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实验(105天),
首次成功实现了
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的
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2017年5月-2018年5月
他们还完成了世界上
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月宫365”。
“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再生
启发了我们构建人工闭环生态系统,
也被称为携带式和物理化学再生式的
第三代生命保障系统。”
为什么环境保护专业出身的刘红
会将研究生命保障系统作为志业?
“月宫一号”在研究过程中
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接下来 她又设立了什么科学目标?
敬请收看本期科普中国繁星追梦——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在宇宙再造“生物圈”》
栏目题字
丁仲礼
出 品 人
杨 谷
总 监 制
宋乐永
总 策 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宋雅娟
摄 像
肖春芳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鸣 谢
未来论坛
联合出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光明网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