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普频道> 能源·生态 > 正文

河湖海湾 长治久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2-22 17: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们常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有海的地方就有力量。千百年来,人们从江河湖泊中取水用水、浣纱洗衣,向海洋深处打捞渔获、勘探资源,河湖海湾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守护清水绿岸,留住净滩美湾,不仅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为人们提供亲水近海的活动空间,感受地球家园中的流动之美。

  诚然,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使人心向往之,但水生态、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治理保护却刻不容缓。河流断流改道、湖泊面积萎缩、水体黑臭等水生态环境问题曾普遍存在于内陆水域,受到污染的江河水流汇入大海更进一步加剧了海洋污染。与之相应的,是肆虐蔓延的水华赤潮、屡见不鲜的沿岸垃圾和难觅踪迹的鱼类鸟类。

  因此,系统解决河湖海湾的生态环境问题,恢复并保持局部水体的生态平衡,需要久久为功,综合治理。

  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精准治理河湖污染,需要水岸同治。在浙江湖州,下渚湖曾因过度水产养殖、禽畜养殖污水直排等污染问题,成为臭气熏天的“垃圾湖”。为恢复昔日原生态的湖泊风貌,当地打出截污、清疏、修复与管护的“组合拳”。在岸上,从源头处截留养殖污水,创造了池坝结合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在水下,针对湖区和环湖主要河流清淤疏浚,并建设了10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加速水生态健康恢复。如今,“垃圾湖”已恢复了清秀的模样,还吸引了朱鹮等珍稀鸟类在湖边湿地自然繁衍。

  修复受污染的河湖水体固然对海洋生态有所助益,但要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仍需解好“水动力”这道必答题。海岸沿线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是为海洋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重要条件,人类活动所需的围海设施时常成为水动力的障碍。如何有效恢复海岸沿线水动力?一批“美丽海湾”示范地区给出了答案。

  在丹东大鹿岛,原有码头由重力式改造为透水式,促进滩涂贝类的生长;在三亚小东海,游艇码头栈桥和海上餐厅平台被完全拆除,为珊瑚移植与修复创造良好条件;在黄河入海口垦利段,当地政府拆除了影响水动力的围海养殖池塘,进行潮沟联通,对修复海域进行微地形改造,减缓潮汐流速,便于海洋生物产卵。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建设往往还能带动“美丽经济”的发展。做好减污降排的“减法”和生态修复的“加法”,有利于实现产业转型、生态旅游的“乘法”。新安江渔民退船上岸,拆除养殖网箱,减少了渔业污染,探索山泉流水养鱼的生态养殖产业,综合产值约4亿元,走上“草鱼变金鱼”的致富路;青岛灵山湾通过河海共治、增加绿化等方式让沿海生态返璞归真,打造骑行慢道、亲水步道、观景平台等要素构成的“慢行系统”,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更吸引了影视产业的百亿级项目入驻。事实证明,实现人水和谐、人海亲昵,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实,要让河湖海湾“朱颜不改”,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做到长效监管不缺席、治理水平再提升,“渚清沙白鸟飞回”的美丽图景才能长留于神州大地。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助力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韧性的提升,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常伴左右。(朱金宜)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秘鲁首都利马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8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