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过午不食”真能减重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过午不食”真能减重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4-25 09:27

  ■记者 朱汉斌

  减肥是现代人的热门话题。4月2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张惠杰团队历时3年多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时间限制性节食的肥胖治疗模式主要得益于能量限制,革新了过去人们对节食模式的传统认识。

  “我们的研究证实,限时饮食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肥胖管理方案,并强调了在坚持限时饮食的同时限制热量摄入的重要性。”论文通讯作者张惠杰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这项研究为肥胖患者饮食干预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创新性的临床证据。

  限时饮食与减重

  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慢病之一,也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属于超重或肥胖。找到一种简便、安全、易推广的减肥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公共卫生成本。

  张惠杰表示,肥胖大多是由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与活动减少引起的能量过剩导致的。然而,大多数饮食策略减重效果有限(< 5%)且难以长期维持。尤其限时饮食与单纯能量限制相比,在减重和代谢改善方面的长期临床疗效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面对肥胖,如何科学减重?张惠杰团队发起了“限时饮食与减重”原创性临床试验。他们将限时饮食+热量限制的组合与单独热量限制进行对比,以找到肥胖人群的饮食方案。

  在该项为期12个月的研究中,团队从1000多名志愿者中,严格筛选了来自广州的139名成年肥胖患者组成“减肥天团”。入组人员随机分为限时饮食组和常规能量限制组。

  “我国文化里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因此我们将限制饮食的时间选在了8:00~16:00。”张惠杰表示,限时饮食组每日进食时间为8:00~16:00,8小时限时饮食期外只允许饮用无热量饮料,而常规能量限制组则不限制任何进食时间。

  从研究结果看,只要限制摄入的热量,无论是否“过午不食”,都有明显的减肥效果,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实际生活中,“过午不食”通过少吃一顿即可达到限制热量摄入的效果,更容易实行和推广。

  “限时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在试验期间,张惠杰团队通过饮食指导限制参与者总能量摄入(男性1500~1800千卡,女性1200~1500千卡),结果显示不管是仅限制能量摄入,还是额外限制进食时间,研究参与者的体重在一年内均显著下降,且组间未呈现显著差异。

  张惠杰团队有营养师全程利用手机APP指导、面对面随访等方式对肥胖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指导。干预期间肥胖患者仅接受行为方式的指导咨询,不要求其改变运动习惯或活动水平。

  研究发现,限时饮食与常规能量限制两种饮食模式干预下,肥胖患者平均能量摄入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两种饮食模式均得到患者良好的依从,两组患者饮食达标率均在80%以上。干预12个月后,限时饮食组患者较基线平均减重8.0千克,常规能量限制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6.3千克,两组同样有效。与干预前相比,限时饮食组的肥胖患者腰围减少了8.6厘米,常规能量限制组患者减少了7.2厘米。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博士后刘德英表示,在饮食干预的12个月中,肥胖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仅部分患者发生轻度的乏力头晕或胃肠道不适等,而且在调整饮食后都得到了改善。

  临床研究转化为诊疗手段

  “限时饮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体重管理方式。”张惠杰表示,无论肥胖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生活方式管理是最基本的。以往国际上对于间断性限食减重的研究缺乏严格对照,跟踪观察时间也比较短,基本为3个月。

  该项研究成果是迄今我国代谢领域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一个临床干预研究成果。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还邀请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宗耕解读此项研究。宗耕指出,回顾这些年的顶级医学期刊,可看到大量关于药物、运动、膳食的减重干预研究。其中,减重手术非常有效且较少反弹,但患者和临床的负担也最大,因此仅适用于部分重度肥胖患者;口服和注射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后的反弹明显,在国内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相对来说,膳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是最适宜大规模应用的干预方法。寻找肥胖者负担低、效果好的干预手段,仍将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而该项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肥胖患者饮食干预提供高级别证据。

  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营养科医生会将限时饮食减重的模式推荐给肥胖患者,并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实现科学减重和慢病管理。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密集进入运营期

  • 探寻中国国家博物馆“淡季不淡”的密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这款智能仿生手应用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可识别佩戴者的运动意图,并转化为动作……”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
2024-12-06 05:05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接入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370个,接入的企业节点超过45万家。
2024-12-05 09:31
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12月2日至5日在重庆举办。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前10个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连续20个月保持在30%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7.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2.7%。
2024-12-05 04:25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接连召开重要会议,高度聚焦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在2024年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上,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发布了该部门第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决议。
2024-12-05 04:25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消费的创新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科技体验和品质生活的追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已经成为各国促进消费的关注点之一。
2024-12-05 04:25
数智化加工大米与传统方式加工大米,有什么不一样?一键预约、自动过磅、烘干、加工、包装、装车……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稻谷30万吨的5G智能车间里,
2024-12-05 04:25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2024-12-04 09:15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2024-12-04 09:13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2024-12-04 09:12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024-12-04 09:07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2024-12-04 04:55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12-04 04:55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