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根据气象灾害严重程度,从低到高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平时,我们也应该留心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掌握一些气象和气象灾害防御的小知识
夏季是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季节。通过准确、及时的预警,帮助公众更好防范灾害性天气,在夏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暴雨)预警信号优化调整工作,各级气象部门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雷雨(暴)大风预警信号,并将1小时雨强纳入暴雨预警信号标准。此外,各地气象部门还将根据本地实际,增加雷雨(暴)大风预警信号,其中包含雷电、强对流天气、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等预警内容。
你知道吗?就像过马路要看红、黄、绿3种颜色的交通信号灯,气象灾害预警也有“信号灯”——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根据气象灾害严重程度,从低到高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对应级别分别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
灾害级别不同,采取的防御措施也不同。以暴雨为例,若看到蓝色预警信号,出行尤其是驾车时就要注意路面积水情况;黄色预警时,要停止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要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橙色预警时,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并注意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红色预警时,要停止集会,停课、停业,政府部门启动应急和抢险工作。
目前,气象预警可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途径进行发布,在手机、电视、广播、网站等渠道及时传播。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依托国家、省、市、县四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接入了20余个行业或部门的200余类预警信息。
早预警早行动,方能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预警从“出炉”到传递至受影响人群,留给人们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各部门必须有效衔接应对,方能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地理范围较大,气候复杂多样,各地受气象灾害影响的种类和影响程度也不完全一样。比如12小时内50毫米的降水,发生在多雨的华南沿海地区,与发生在少雨的西北地区相比,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而发布的预警信号级别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更应关注本地暴雨预警的级别,而非降水的量级。平时,我们也应该留心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掌握一些气象和气象灾害防御的小知识。
(作者杨继国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发布室副总师,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