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理工大学:挖掘老科学家留下的学风“宝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北京理工大学:挖掘老科学家留下的学风“宝藏”

来源:科技日报2022-05-26 10:20

  【学风传承行动】

  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图书馆四层,有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基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这个“基地”不只具有储藏功能,还是一座展览馆,是由中国科协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

  “早在2010年,我们学校就和中国科协签署了合作协议,打造了这个‘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金军回忆说,“基地”已经有10余年历史,是一个集资料存储、展示、研究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物理空间。截止到2022年,“基地”已经通过文献、实物、数字化材料、音视频材料等方式,入藏了481位科学家和4个科学家团体的资料。

  “2019年以来,在我们开展‘学风传承项目’时,这个‘基地’起到了良好的传承和支撑作用。老科学家留下的这些资料就是我们弘扬学风的‘宝藏’。”在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展品前,金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

  把老科学家资料“用活”

  “我们设计的活动形式既有展览,还有视频节目等,师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馆员韩露指着展厅里正在播放的主题视频,将该校图书馆主持的学风传承行动计划娓娓道来。

  学风传承行动的主要方式是展览。展览的构思主要突出了两个主线,一个是党对科学家的引领,另一个是科学家对党的事业的坚定追求。例如,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校图书馆主办了《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科学家入党故事选粹》专题展览,以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故事等为媒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党对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以及科学家对党的事业的热切忠诚和对民族振兴的执着追求。

  除了展览,该校图书馆还策划了其他两个活动:一是征集“我心中的红色科学家”手绘作品,二是“科学家入党故事”讲述人招募活动。韩露介绍说,这两个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了让师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学风传承活动中来,近距离接触科学家的入党故事以及相关历史资料。

  “我注意到,有的学生为了做好讲解人,还专门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和背景。这体现出了学生对这类活动的热情,也让他们获得了参与感。说不定,在这些青年学生当中,就会走出未来的院士。”金军笑着说。

  为了保证师生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和该校各院系单位直接开展合作。例如,组织以艺术类专业为主的知艺书院学生积极参加“我心中的红色科学家”手绘作品大赛,优秀作品不仅可以获奖,还能获得在展览上展示的机会。该校机电学院团委招募了多位“科学家入党故事”讲述人,还积极开展学风主题视频录制,最终推出了6部精品视频,在校内广泛传播。

  “我们的展览在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的图书馆都有开展。今年,我们还在策划新一期展览,把科学家精神、学风主题的传承活动一直延续下去。”韩露说。

  把学风活动融入新生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校区有一座徐特立图书馆。徐特立是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院长。徐特立图书馆也是学风主题展览的布设地点之一。

  “我们还有一个值得分享的经验,那就是把学风传承活动和新生教育结合起来,让刚刚步入校园的新生获得科学家精神的浸润。”金军说。

  北京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新生入校教育,一些新生教育活动在良乡校区的徐特立图书馆开展。

  学生参观展览之后,图书馆也收到了一批来自学生的反馈。“其中很亮眼的一点,就是学生们真的记住了很多老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毛二可、徐更光、黄旭华……有些科学家和我们学校有联系,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学者。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结识’这些大师,感受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风。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活动形式。”金军总结说。孙明源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曹妃甸“湿地优雅精灵”

  • 河北丰南:春暖农事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