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止癌细胞转移,“杀手”T细胞有“两手”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防止癌细胞转移,“杀手”T细胞有“两手”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6-14 10:29

  ■记者 冯丽妃 张思玮

  癌细胞转移是人类罹患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癌细胞可以通过血管转移,但大多数实体癌,如乳腺癌和黑色素瘤,都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目前为止,阻断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疗法令人失望。

  近日,瑞士研究人员发现,“杀手”T细胞免疫疗法在预防癌症转移方面有“双重优势”。它既可以破坏肿瘤淋巴管,大大降低肿瘤转移风险,又可以提高淋巴管生成癌症的治疗有效性,如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或乳腺癌。相关研究6月8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我们的研究为T细胞如何调节肿瘤淋巴管提供了深入的见解,有助于改进免疫治疗方案。”该论文通讯作者、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免疫学系副教授Stephanie Hugues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识别特殊“敌人”

  淋巴系统是癌细胞在体内传播的主要途径。一些癌细胞首先会寄生在前哨淋巴结上,然后在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继发性转移。

  一直致力于攻克这一难题的医学家找到了一个“杀手”——T细胞,以尝试预防和阻断癌症转移。T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种淋巴细胞。其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是“杀敌”主力军。

  “事实上,这也代表了一些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如何离开肿瘤,并激活抗肿瘤杀伤性T细胞的。”Hugues解释说,“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平衡,在不完全阻止这种机制的情况下抑制肿瘤,从而详细破译其作用模式。”

  科学家发现,排列在淋巴血管中的淋巴内皮细胞会对肿瘤微环境做出反应,促进原发性肿瘤中淋巴管的生长和重塑,并引流前哨淋巴结。这一过程被称为淋巴管生成,与转移和无病生存受损相关。

  研究团队将在实验室激活的T细胞注射到患有黑色素瘤的小鼠体内。“结果像预期的那样,杀伤性T细胞摧毁了肿瘤细胞,也攻击了淋巴管内的淋巴内皮细胞。”研究第一作者、Hugues实验室初级讲师Laure Garnier解释道。

  提供肿瘤转移免疫防治新视角

  据介绍,癌细胞的破坏会导致肿瘤抗原的释放。这些小的癌变部分会被淋巴内皮细胞捕获,这些细胞在成为肿瘤识别标记的载体后,也被攻击它们的T细胞识别为“敌人”。因此,这一机制扰乱了与肿瘤相关的淋巴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转移风险,但没有完全阻断癌细胞转移。

  T细胞需要通过淋巴管进入肿瘤,那么,如何在不损害免疫细胞行动的情况下加强这种作用?Hugues表示,有多种选择,如在免疫力建立之初进行干预,或与其他治疗方案结合,限制淋巴管生成。

  “尽管如此,我们的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在实验室中生成的杀伤性T细胞,它们可以绕过第一阶段的激活,随时发起攻击。否则,可能会存在其他问题。”他说。

  “肿瘤的瘤体内布满淋巴管,肿瘤细胞可进入淋巴管,经淋巴液的流动到达淋巴结(即淋巴结转移),再经淋巴结实现远端的转移,免疫治疗是否对该过程产生影响尚不清楚。”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教授对《中国科学报》说,“这项研究增强了对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认识,为肿瘤转移免疫防治提供了新视角。”

  他解释说,在这一过程中,T细胞进入肿瘤部位,大量杀灭肿瘤细胞,释放大量伽马干扰素,后者使淋巴管的内皮细胞捕获肿瘤抗原,供T细胞识别,同时内皮细胞被T细胞杀死,从而使得淋巴管塌陷,阻断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的途径。

  “武器”叠加增加协同效应

  研究小组通过加强免疫系统的疫苗接种等其他方法证实了这一结果。他们还观察到破坏淋巴内皮细胞,减少了淋巴结的转移,限制了继发性转移风险。“这种作用只发生在肿瘤的微环境中,无需担心系统性影响。”Garnier强调。

  “免疫疗法仍然是复杂的,只有当传统治疗被证明无效时才会使用。尽管它们很有希望,但这些疗法并不是神奇的解决方案,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这就是我们想要了解起作用的最小生物过程的原因。”Hugues说。

  “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癌症免疫疗法。”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医药科学领域助理教授张辉对此评价说。他表示,目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但这些方法并非对所有癌症都有效,一些癌症干细胞会对化疗和放疗产生耐药性。免疫疗法已显示出治愈一系列癌症的希望。

  张辉表示,目前,免疫疗法主要集中在“杀手”T细胞的作用上,特别是可攻击癌症病原体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然而,只有不到20%的患者对这些疗法有反应。最近,他和团队发现一种T细胞“后援军”——被称为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CD4+辅助T细胞,可以使现有疗法变得更好,且对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肿瘤都有效。

  黄波表示,该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仅采用小鼠模型,研究结果可能与人体真实情况存在差别;同时,对阻断淋巴液回流情况下,肿瘤内静水压升高是否增加肿瘤细胞的血液转移概率这一问题,该研究并未回答;在机制方面,论文缺乏淋巴管内皮细胞对肿瘤抗原捕获、交叉提呈的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是当今最令人激动的医学领域前沿进展,无论是免疫检查点阻断还是CAR-T细胞回输疗法,均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黄波说,然而,CAR-T治疗无法对实体肿瘤产生疗效,抗PD-1/PD-L1治疗对多种肿瘤的总体疗效未能超过20%,且会出现获得性耐药,使免疫治疗失效。因此,迫切需要对肿瘤免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l5162

  《中国科学报》 (2022-06-14 第2版 国际)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韩国

  • 习近平抵达韩国受到热烈欢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