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亚洲最大铁路枢纽设计建设有哪些创新?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设计建设有哪些创新?

来源:科技日报2022-06-20 09:38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6月20日,随着京广高铁武广段以时速350公里运营,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也是首都重要铁路门户枢纽——北京丰台站即将正式开通运营。

  北京丰台站站房设计以丰台地区古为金朝拜郊台为灵感,取“筑台建城”之意,四周建筑略低,中间建筑高耸,亦有“盛世丰台,步步升高”之意。站房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7台32线。其中地面普速车场规模为11台20线、高架高速车场为6台12线,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设有32条到达出发线,32个客运站台面,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也是中国国内首个普速、高速双层车场站型布置的大型现代化铁路车站。

  这座亚洲最大铁路枢纽设计建设有哪些创新?

  顶层跑高铁、地面跑普速

  北京丰台站设计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这种采用双层车场布局模式的设计,为全新站型,方便旅客‘无缝’换乘城市交通。”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设)丰台站项目总工程师马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北京丰台站是位于北京西三环和西四环之间的车站,周边高楼鳞次栉比,与北京西站、丽泽商务区比邻。在紧张的土地资源上,建设一座比北京南站还大8万平方米的火车站,成了设计最大难点。2017年3月,国铁集团创新提出站房采用双层站台的设计理念,站房规模按40万平方米开展设计。中国铁设设计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流线与空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导光管穿透楼层板送自然光源

  漫步在车站内,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敞亮。

  站在23米层的高铁站台上,西望西山;透过玻璃幕墙,东瞰丽泽商务区,还能远眺中国尊。进站大厅和候车大厅,柔和的阳光透过间隔分布的采光天窗洒下来,495米长的中央光庭使空间感大幅提升。

  车站内充分运用自然光源,站台顶部的透光带“点亮”了整个站台。不仅是车站顶层,在候车大厅,自然光源也透过顶层站台许多“灯”倾泻而下。

  原来,这是设计中的又一个创新,采用了一项神奇的导光管技术,即双模式无电照明系统平板型采光器,俗称“导光管”,在楼下看,犹如一盏盏灯光。

  “设计团队在顶层地面,采用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装置,把自然光、太阳光引到候车大厅室内进行照明,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阴天或雨天,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十分充足。”马辉说,200余个导光管,为高10米的候车大厅提供了自然光线照明,采用导光管技术预计整体节能率可达到10%以上,每年可节省用电量约95万度电,减少碳排放900余吨。

  智能建造让车站聪明、安全、高效

  创新设计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高层跑动车,对承重梁要求极高。中铁建工集团采用了以劲钢结构为主的主体结构。承托普速车场的九宫格箱型钢管混凝土柱,最大截面尺寸4.55米×2米;承托高速车场的劲性钢骨梁,最大截面尺寸5.6米×1.4米,支撑跨度21.5米,单一根超大梁施工,就要密集绑扎252根纵向钢筋和近2000根箍筋,而一根箍筋就需要三名作业人员协同施工。“建设应用了BIM、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让北京丰台站工程建造变得更‘聪明’、更安全、更高效。”中铁建工集团北京丰台站项目部总工程师许慧说。

  北京丰台站还有一个智能客站大脑。设置了基于北斗统一时空基准的监测体系,对自然环境情况和玻璃幕墙、易锈蚀钢构件等结构健康实时、连续、不间断进行监测;对车站客运管理、旅客服务、客运设备、应急指挥等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包括智能管控服务、数据分析与AI服务、客运管理与指挥客站应急指挥、智能音视频分析等,实现车站智能运营和管理。

  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2018年9月实施改扩建工程。据国铁集团消息,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将安排京广高铁,京沪、京九普速铁路等多条线路的列车始发终到作业,运营初期安排旅客列车120列。(矫 阳)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德清:卫生院开设儿童体重门诊

  • 《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