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发现1厘米长细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能源·生态 > 正文

科学家发现1厘米长细菌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6-27 10:29

  在加勒比海瓜德罗普岛的红树林中,一些奇特的丝状生物潜伏在沉入海底的腐叶上。这些丝状生物长度可达1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单细胞细菌,是已知细菌的50倍。它们以氧化硫为生。

  2009年,法国安的列斯大学生物学家Olivier Gros在探索瓜德罗普岛的红树林时发现了这种细菌。Gros一开始以为它是一种真菌,而不是细菌。回到实验室后,Gros在显微镜下意识到这种生物不是真核生物。

  2018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家Jean-Marie Volland使用一系列方法更仔细地观察了这些细菌,并确认它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相关研究结果6月23日发表于《科学》。

  这种细菌被称为Thiomargarita magnifica。Volland介绍,科学家在红树林中也发现了其他丝状细菌,但它们都由数十或数百个细胞组成。T. magnific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丝状物是红树林中最长的,且由一个细胞组成。

  细菌的核心是液泡—— 一种惰性的充满液体的膜,其周围是膜结合结构。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pepins”,并描述为类似于在真核细胞中发现的细胞器。

  在其他细菌中,遗传物质在细胞内自由漂浮,通常只有一条环状染色体。而在T. magnifica中,研究人员发现基因信息储存在成千上万的pepins中。其中每一个都含有DNA和核糖体,这些pepins总共拥有多达70万个基因组拷贝。

  关于T. magnifica还有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红树林的特定栖息地含有大量含硫分子和食硫微生物,是否对这种细菌的存在至关重要。而pepins本身也需要更仔细地观察,以确定它们是否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核糖体和蛋白质混合体。

  研究人员已经对整个细胞进行了测序,其中包含数十万个pepins。“但我们还没有对单个pepins进行测序。”Volland表示,他们不知道每个pepins只包含一个基因组拷贝还是多个。

  T. magnifica的发现表明,大型和更复杂的细菌可能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中。Gros希望其他团队继续寻找更大的细菌。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Petra Levin认为,这一发现挑战了细菌的体积限制比真核细胞小的传统观点。细菌具有无尽的适应性,总是令人惊讶,绝不应该被低估。(辛雨)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图书馆:周末来读书

  • 西安铁路工业遗存变身市民乐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