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曹静
《定真气象科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一共四册,《云谲波诡--看懂气象现象》、《冷暖更迭--探秘身边气候》、《风雨同行--走进生活气象》、《寒暑相推--解析二十四节气》(以下分别简称“云谲波诡”、“冷暖更迭”、“风雨同行”、“寒暑相推”)。“云谲波诡”揭秘了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20多种气象现象、“冷暖更迭”解析了十多个常常困扰公众的气候谜题、“风雨同行”剖析了不同领域受天气影响背后的真相、“寒暑相推”阐述了每个节气对应的天气气候现象和背后原理,从古代科学智慧起源讲起,最后理性说明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因。全书对问题的解读体现了专业作者的睿智和科普作家的趣味,蕴涵着科学家对科学的严谨、求实态度,也浸透着作者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极大关注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丛书》作者---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朱定真研究员遵循“三分钟了解一个气象话题”的理念,以问题为主线,站在科学传播的视角,将复杂的科学问题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用接地气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生动解答生涩的气象科学问题。内容贴近生活、解读视角新颖、语言通俗流畅,让人们知道“正确答案”的同时,也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丛书》内容为读者厘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天气”“气候”“气象”“节气”这些讲起来并不陌生,但传播时你会发现“中学地理课本上的百叶箱、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就是很多公众对气象的认知,根本不能区分各概念的差异。其实“气象科学和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预报只是气象学的一个功能,气象科学研究在趋利避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丛书》将专业的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平实话语,既保证专业上不出错,又能让读者读得懂,让公众明白气象名词含义、知道了气象灾害来了怎么办? 以及在保护地球生态,减慢气候变暖进程中该怎么做?
《丛书》写作运用“简单就是美”的原则,将专业知识的呈现用碎片化3分钟一解的方式,在保科与保普间,利用公众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感之物解释气象科学中“高深晦涩”的概念,作者在专业和通俗间找到一个临界值,设计了独特的4个框架汇成4本册子,把琐碎的专业知识附着到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点滴,让相对碎片的“专业知识阅读”变得有趣起来。跟随作者的思路,读者了解了天气如何会影响历史跌宕起伏、品味了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所蕴含的科技进步、明白了气候变暖下世界会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认识了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究其根本就在于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这种天气、气候、节气等知识碎片化的拆解拼接,最后拼出的是气象科学方法和科学伦理。读者在更新自己气象知识结构的同时,对身边的天气、气候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丛书》对气候和人类未来的关注体现在清晰的告诉读者地球气候的“健康水平”正在下降(长期低烧、血压不稳、极端天气增加),气候正在以比历史记录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违反自然规律的百年一遇的灾害(更热、更冷、更旱、更涝)变得更为频繁,这种现象除了会“影响”人、“塑造”人还可能会“消灭”人,这让读者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应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只有科学认识、主动适应、合理利用、努力保护气候,才能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生命体”的理念,科学理性的规范人类行为、科学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
《丛书》里的每一问题,都是作者经过的人生、走过的路、专业的阅历以及消化过的知识,若你真正走进去,我想你会和我一样惊叹于“云谲波诡”气象万千的神奇魅力、沉醉于“寒暑相推”节气递进的绵长回味、震悸于“冷暖更迭”气候变迁的惊心动魄、庆幸于“风雨同行”理性人类的智慧光芒。作为读者之一,我能从中感受到“天气现象”对我的吸引、“气候变暖”对我的冲击、“二十四节气”给我的守护、“保护气候”对我的净化。作者三分钟碎片式的简短语言、衣食住行切入点、生动盎然的诗意美感铺就的阅读小路,引领读者产生自觉保护栖居地球的意识,而我也希望当代气象先进科技信息的符号如“气象卫星”、“数值预报”等在很多领域的新建树将来会有更多篇幅、得到更广泛传播。
(作者系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