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图文 > 正文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2-01 08:58

  编者按:

  近期《流浪地球2》热播,科幻大片的背后,不禁引发深思:电影假设的末日场景虽遥不可及,但假如地球到了“末日”,人类要以什么为食?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在众多的生物中,有一个家族庞大的动物叫软体动物。可以说,除节肢动物之外,它们的家族最大,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130000多种。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蜗牛、鸟蛤、贻贝、蛞蝓、蛤蜊、墨鱼、鱿鱼和章鱼。它们的生活范围极广,海水、淡水和陆地都有。

  这些品种众多、形态万千的软体动物的形象、颜色各不相同,习性和智商也有差异很大,一些有心的探索者甚至选出了世界上最长寿的软体动物、最古老的软体动物,最美丽和最丑的软体动物,最大的水生软体动物和最大的陆生软体动物、最坚硬和牙齿最多的软体动物,毒性最大的软体动物、最聪明和最笨的软体动物。章鱼,是众所公认的最聪明的软体动物。

  今天的话题是:倘若地球流浪,广袤海洋将有哪些生物可为人类提供食物?我把章鱼列入了我们的“希望”名单里。也许你会问,是因为它聪明吗?答案是,也不完全是。是因为章鱼家族有许多其他海洋生物所不具备的优点。

  家族兴旺

  在海洋中,我们很少能找到像章鱼科这样拥有26个属,250多种的海洋软体动物。它们分布极广,特别是我们最熟知的普通章鱼,几乎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由于家族兄弟多、分支多,大小的差异也很大。最大的章鱼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鱼,腕足展开后直径达15.6米,重达53.6千克;最小的章鱼是大西洋侏儒章鱼,只有约14厘米长。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太平洋巨型章鱼 图片来自网络

  繁殖量高

  家族兴旺的章鱼也是我们喜爱的海鲜,所以它是商业捕捞的主要品种之一。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渔场每年会生产出千百万吨章鱼肉,销往世界各地。除了鲜食之外,章鱼制品也受到人们所青睐,如章鱼干、章鱼丸子等。虽然人们对章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过度捕捞的现象也越发严重,但是章鱼具有生命周期短、繁殖量高、新陈代谢快的优点,不像鲸和豚那样生长期长的大型生物,如果来不及长大就被捕杀了,那就很容易灭绝。章鱼从幼体进入成熟期仅需1至2年的时间。当进入成熟期时,雌性章鱼会产下成千上万的卵。而且,因为章鱼是冷血动物,所以它们很容易把热量转换成体重,以快速成长。虽然目前的章鱼绝大多数还是海洋捕捞的,但鉴于章鱼生存适应能力强,科学研究也一直在探究采取渔场养殖的模式来提高章鱼产量,以避免资源衰退。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了以上这两大优点,我们再说说它的聪明,因为动物的聪明显然是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基础。

  也许大家都知道,章鱼聪明的名声是从2008年有人做实验,让章鱼预测欧洲足球锦标赛的胜方得出的结果。这只叫“保罗”的章鱼在2008年有四次预测成功,在2010年的世界杯中,“保罗”预测的结果更加让人惊奇,七次全对!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从章鱼的生理结构来解释章鱼为什么会聪明,首先,它长得太奇特了。它竟然有3颗心脏,9个大脑和2个记忆系统,大脑中有5亿个神经元。这9个大脑长哪里呢?它们也分主次,主脑在头部,8个次脑就在八个触手上,每个次脑都有大量的神经元,可以直接独立思考、处理信息、完成工作。

  它们的聪明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善于思考是这么多的心脏和大脑的最大好处。章鱼的思考能力让人赞叹。它们能够根据环境需要选择所变换的形态,把握什么时候需要变温顺,什么时候变凶悍,游刃有余,充满智慧。科学家们曾在西雅图水族馆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北太平洋巨型章鱼放进了水槽中,再放进数条1米多长的白斑角鲨。原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看看章鱼在极端危险的环境里如何保命。伪装以便躲避角鲨的追捕是科学家们剧本的设计,他们认为章鱼能够把自己伪装成礁石、海藻或珊瑚等与环境一类的东西,不让角鲨当美食已经足够聪明了。没想到章鱼不仅如此,它悄悄地躲在礁石的暗处一动也不动,并不是为了在夹缝中苟且偷生,而是要展开一场虐杀,绝境反击!当发现有落单的角鲨路过身旁,章鱼毫不犹豫,直接用八只触手将角鲨死死地缠住,迅速结果了角鲨的性命。更聪明的是,章鱼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它意识到危险依然存在,形势还很严峻,没有用这个宝贵的时间来享用自己的猎物,而是一条接一条地虐杀落单的角鲨。可怜的角鲨直到走上黄泉路,也没弄明白敌人藏在哪里,自己是怎么死的!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图片来自网络

  顾全大局是章鱼让人类所惊奇的特点。章鱼的思考能力不仅是在它的主脑,它的副脑也经常发挥功能。章鱼的逃脱能力非常强,因为在它的身体结构中,只能它的嘴,也叫做喙。由于其的坚硬性,所以,章鱼能够穿过任何比它的喙大孔。曾经有一次实验,一条15公斤重的章鱼竟然能穿过一个2.5厘米的细缝,矿泉水瓶盖就有3厘米,想想这么小的孔洞这么大的章鱼是如何钻到其他地方去?壮士断臂已经是常人所不及,而所断的臂还能顾全大局,自我牺牲,这真是自然界的奇迹。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章鱼在逃脱追捕时,有时会丢掉自己的一条触手。而这条被丢弃的触手依然保持着思维,并独立行动引开敌人,掩护它的主体逃脱,太恐怖了!

  善于学习,聪明再加勤奋是章鱼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长灵类动物和乌鸦,它们会简单使用工具,地球上可以使用工具的生物还真为数不多。章鱼可以通过观察同类而迅速学习提高。在实验中,已有多次证实将章鱼关在一个玻璃罐里,章鱼会用触手拧开瓶盖逃脱,如果将章鱼放在一个迷宫里,它能冷静分析,并从迷宫中爬出来。关于章鱼聪明的有趣记载还很多,比如,它会拧开罐盖去吃罐里的东西,更好玩的是经常有发现章鱼在夜间爬行数米远,爬入其他海洋生物的饲养箱中,吃掉别的动物的食物,然后悄悄返回自己的饲养箱。

  善于变化的拟态能力远远超过了变色龙。虽然许多软体动物都具有以改变身体颜色来交流或发出警告的惊人能力。但章鱼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身体的颜色、构造、形态和行动方式。它们的身体可以在眨眼间完全改变颜色,是因为它们的皮肤含有数千个称为色素细胞的特殊细胞。每个色素细胞的中心都包含一个充满色素的囊,就像一个微小气球。这个囊可以扩大,使动物皮肤上的颜色更明显。在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它们有时变得如同一块覆盖着藻类的石头,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有一种章鱼还能迅速拟态成海蛇、狮子鱼及水母等有毒生物,避免攻击。

  有了这么多的优点,相信家族庞大、聪明卓越的章鱼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存,如果人类不疯狂捕杀它们,相信到了“末日”,它们依然能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美食。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策划:武玥彤 谢芸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极端恶劣环境下,这种软体动物也许能救命!

  【征稿令】

  为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光明网科普频道面向创作者征集各类原创优秀科普、科幻作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各领域专业人士、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等积极参与,首次投稿作者请提供个人简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