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绿色发展 > 正文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3-02 11:06

  “淡水”,就是不含盐的水。这个定义把淡水系统环境与海洋或咸水生态系统区分开来。淡水生态系统有很多种类,如流动的水,江、河,从内陆流向大海;平静的水,或浅或深,如较大面积的湖泊,水库。还有湿地,那些永久或暂时被水覆盖的土地区域,通常较浅,如沼泽地、泥炭地、河口、红树林和稻田。淡水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非常明显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也包括适应生活在淡水栖息地中或周围的生物和植物。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奔腾的河流 图片来自作者

  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如青蛙和蝾螈,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哺乳动物,包括依赖湿地生存的如河马和淡水豚类,如长江豚、鼠海豚、海豹、水獭、驼鹿等;水鸟,那些生活在水边,靠吃鱼或虫生活的漂亮鸟儿们,如鹈鹕、火烈鸟、鹤、鸭、鹅等;爬行动物,如可怕的鳄鱼、呆萌的龟类和阴险的蛇们,还有一些昆虫,连我们讨厌的蚊子也包括在这些昆虫里面。和生物相伴的水生植物,不只是水里生活的植物,也包括一些植根于水中,但有茎和叶子从水中冒出的水生植物。总之,淡水中的生物数不胜数。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美丽的水鸟 图片来自FAO

  是什么蕴育了这么多淡水生命?那就是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是景观的一部分,并与土地相互作用。例如,落在土地上的雨水流入溪流和河流,并填满湖泊和湿地,携带如种子和叶子等营养物质和植物材料。

  与此同时,淡水生态系统也向陆地环境供水。它们为储存在地下的水(地下水)提供补给,从而支持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如森林、果林等。这些水的流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水循环将土地、“地下水”、淡水和沿海地区连接起来。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山光水色 图片来自作者

  淡水生态系统是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这些系统为我们提供许多服务,如饮用水、食物、水上运输以及休闲娱乐机会。有许多河流、湖泊和湿地因其娱乐和文化效益而受到高度重视,其中一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旅游业和休闲渔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休闲钓鱼运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是许多社区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我国。近年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了渔业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是乡村振兴主要抓手之一。

  除了这些生态服务,淡水生态系统也是碳汇的主力军。比如,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它们从大气中清除并储存大量的碳。仅泥炭地储存的碳就超过世界上所有森林的2倍。如果对这些湿地的破坏,就会导致碳释放到大气中,增大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可据统计,人类的开发破坏了地球上25%的泥炭地。

  淡水生态系统为大自然完成了水净化和过滤过程,森林、土壤和湿地中的植物、动物和细菌也过滤和净化水。湿地植物是英勇的贡献者,它们把一些过多的营养物质,如磷和氮和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吸收到自己的体内,防止这些有害有毒物质进入饮用水。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大自然的肾脏”。

  洪水调节也是淡水生态系统做出的贡献之一,许多湿地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洪水屏障。溪流和河流源头的泥炭地、湿草地和河漫滩就像海绵一样,吸收了那些多余的雨水径流和春季融雪,并把它们缓慢释放到河流中,使其更缓慢地被土壤吸收,防止下游突然发生的破坏性洪水。

  淡水的沿岸湿地,如红树林、盐沼、滩涂、三角洲和河口,可以作为物理屏障,降低水的高度和水流速度,从而限制风暴潮和潮汐波的破坏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世界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加剧,对淡水系统的这些生态服务需求是越来越大了。

  淡水生态系统孕育着无数的动物和植物,世界上一些最濒危的物种的栖息地也在淡水生态系统,可不幸的是,这些生物灭绝的速度令人震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研究,大约20%的淡水鱼类被认为已经灭绝或受到威胁,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海洋鱼类。在已知趋势的1200个水鸟种群中,有44%处于减少状态,有42%的两栖动物种群正在减少。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江豚 照片来自东海水产研究所

  淡水豚类是最令人关注的淡水物种之一。尽管豚类通常被认为是海洋生物物种,但有些豚类只生活在淡水河流和湖泊中;也有一些海类已经适应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目前许多淡水豚类已经成了濒危物种或已经消失,如长江白暨豚自2006年以来被认为已经灭绝。除了豚类,在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新颁发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与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鲟形目相关的,就有4个同族一起进入一级保护物种的行列中,他们是中华鲟、长江鲟、白鲟和鳇。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淡水豚类的生存受到了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威胁,主要由于水坝建设和河流改道减少了水流、工业和农业的污染、过度捕捞,以及钓鱼线和渔网的意外捕获和伤害等原因。在国际上,河流的生态状况评价采用的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以及沉水植物的生存状态作为衡量标准,因此,生态多样性与淡水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中华鲟 图片来自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所长

  淡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研究是当今国际热点,维护淡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已成为世界各国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方向和管理策略。淡水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对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并不一定是不可逆转的。相信通过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提升公众对淡水生态系统带给人类的价值的认识,采用更加明智的管理和修复措施,我们的江河湖泊将会更加美丽,生态系统将更加健康!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审核专家:潘晓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策划:武玥彤 姜楠

【智惠农民】淡水精灵们都去了哪儿?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