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陈小野:在“乡村实验室”培育优质中药材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陈小野:在“乡村实验室”培育优质中药材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9-14 17:42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陈小野,请他讲述自己在乡村实验室中培育优质中药材的故事。

  讲述人:陈小野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实验室一般存在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里。可是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金宝山村,却有一个神奇的“乡村实验室”:26摄氏度恒温,数以万计的种苗培养瓶,像罐头瓶一样摆放在架子上,每个瓶中都有一片指甲大小的叶片,十几个村民在里面忙忙碌碌。

  4年来,就在这个乡村实验室中,我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专业的研发能力,培育出了一批批珍稀中药材种苗。

陈小野:在“乡村实验室”培育优质中药材

陈小野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培训

  返乡创业,解决老乡“后顾之忧”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广东一家科研院所从事组培育苗研究,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基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2016年,我在陕西偶遇湖北老乡,这才了解到,尽管家乡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却缺乏良种繁育技术,许多本土珍稀野生药材种苗只能被迁移到外地培育,老乡们经常不远万里高价购买种苗。

  2019年,家乡一位领导上门劝我返乡创业。我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湖北小野生物科技公司。

  湖北当地政府先后提供了100余万元扶持资金,帮我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基地。就这样,我在村里建起15亩的良种实验室,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展身手。

陈小野:在“乡村实验室”培育优质中药材

陈小野在组培光照室检查植物培养

  百折不挠,白芨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考察,我决定从道地中药材白芨入手,通过实验室提纯复壮,培育种植所需种苗。

  2019年,我承接了广东一笔180株白芨种苗订单,忙碌了大半年,正准备交货,2020年突然遭遇疫情,种苗无法转运出去。眼看辛辛苦苦培育的种苗因为缺乏营养而逐渐枯萎,我心如刀割。

  当地政府了解到我的困境,动员周边各村有意愿的农户种植白芨。正值复工复产之时,村里有很多荒田荒地,就这样,价值七八十万元的白芨种苗被农户种到田里。后来中药材市场行情向好,很多种植户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大家种植热情高涨。

  在我们公司的带动下,浠水县当地已经有24个村种植白芨,种植面积1700多亩,带动周边4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公司也成为浠水发展白芨产业的“种子企业”,年组培能力千万株以上,可供种植上千亩。

  高瞻远瞩,让更多药材在家乡扎根

  我深知,任何中药材的发展都有生命周期,其市场价格会随着规模化种植而逐渐下跌。为抵御市场风险,我不断寻找进入门槛较高、鲜为人知的珍稀品种,破解育种、驯化技术难题。

  如今,我的“乡村实验室”让白芨、黄精等20多种地道药材,在家乡土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白芨、黄精、七叶一枝花、金钗石斛、黄金七、霍山石斛、杜鹃兰和独蒜兰等名贵中药材的组培技术领域,我们公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白芨、黄精的培育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推行“技术入股、合作育苗、风险共担、利益分成”模式,与当地3家农业企业联合培育白芨种苗1500万株,可供种植2000亩以上。有了我提供的技术指导,这些白芨种苗价格成本从每亩1万元降低到4000元,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地规模化生产。

  2021年,我有幸当选黄冈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并成为市中医药大健康调研组成员。通过深入走访各地中药材基地,我提出特色农业发展提案,建议打造良种产业链“1+N”模式,以将黄冈打造为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强市为目标。2023年省两会期间,这一提案被报送到省里,得到领导肯定。

陈小野:在“乡村实验室”培育优质中药材

陈小野在黄冈市政协会议上发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有幸地参与到种业振兴的事业中,从科研工作者变成了新农人。在田间地头做研究,我觉得自己更接地气了。未来,我计划将实验室升级为良种研发中心,为家乡打造更多优质中药材。

  讲述人:陈小野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王景伟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武玥彤

  通讯员:施丹 刘晓宁

陈小野:在“乡村实验室”培育优质中药材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AI带你畅游中国!“俑”闯60项世界遗产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感受科技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