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王飞:带头致富新农人,科普助农传播知识火种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王飞:带头致富新农人,科普助农传播知识火种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1-15 17:46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河南省科协委员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级科技特派员王飞,请他讲述作为一名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农人,向父老乡亲们传递农业知识火种的故事。

  讲述人:王飞 河南省科协委员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级科技特派员

  回顾过往,我深深地体悟到,是农村哺育我长大成人,是农业提供我用武之地,是科技给了我腾飞的翅膀,是农广校给予我致富的本领,是党和政府培育我成为高素质农民,圆了我的创业致富梦想。

  返乡创业,梦圆县农广校

  与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我初中刚毕业就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但因为身无长技,屡次在就业市场碰壁。我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向。

  父亲是一位农民,在家里种植蔬菜,于是我决定子承父业,留在家里务农。但过去打工的经历教会我,没有技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因地制宜,种植高效蔬菜。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老师讲到外地有高效种植园区种植大棚水果效果不错,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干就干,我马上拿出所有的积蓄并向银行贷款一部分,用于流转土地种植大棚果树。

  然而我很快就发现,虽然有管理蔬菜的经验,但我对于果树的管理却一无所知。给果树供应商打电话,对方却说他们只卖苗不提供技术,我感到非常无助。

  走投无路之时,我找到了县农广校的校长,向他说明了我的困境,他立即为我安排了果树专家来现场指导我修剪和管理果树,之后也经常向我提供有关技术和信息。

  领略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之后,我开始多次到外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学习,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我的果树们也渐渐进入盛果期,效益越来越好。 

  创办农场,打造培训基地

  2012年,在农广校老师的指导下,我租地100亩建起了家庭农场。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我认识到做好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于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经营思路,探索出了“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的经营模式。我的家庭农场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典型家庭农场。

  在经历了对当地农户的帮扶工作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推广现代农业知识的决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的道路。

  这些年来,借助农场被定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的优势,我开办近300场讲座,培训人员15万人次,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班4期,帮助200余名农户参加培训开店创业。

  目前,每年能帮助农户销售水果蔬菜3000万斤以上,已带动本地260户贫困户发展大棚果蔬脱贫致富,帮助省内外家庭农场、合作社106家,种植规模达12万余亩。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发展大棚蔬菜,面积达30余万亩。

王飞:带头致富新农人,科普助农传播知识火种

王飞正在向农户传授农业知识

  科普助农,传播知识“火种”

  我深知,农民最相信实际看到的东西。

  因此我把自己的农场当作的课堂,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学者到这里进行讲座,为贫困户提供了40余期科学种植技术培训,使4000余名贫困户得到了帮助。

  每年分季度进行科普工作时,我为有意愿种植果树和蔬菜的村民提供免费培训,传授他们种植技巧,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

  为了让大家不再抵触科普,我设立了农业科普技术标示牌,还制作了涉农科技文化宣传栏,让村民每天都能耳濡目染地学到农业技术和文化知识。

  科普工作反过来促进了我的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为了保持科普示范的领先性,我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并同步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和销售服务。

  在农场被确定为科普示范基地后,我完善了科普服务设施,强化了学习培训和现代农业技术指导,加强与河南农业大学科研部门的技术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到基地指导产业发展并现场授课。

  作为一名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农人,我带着满满的自豪和激情,将进一步宣传农场经营理念和模式,传授创业成功的经验,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争当新型职业农民。努力为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审核专家:廖丹凤 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编辑:谢芸 李欣哲

  校审:赵逸(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