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动物界的“演技之王”:一碰就“死”的毁灭性林木蛀干害虫——杨干象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动物界的“演技之王”:一碰就“死”的毁灭性林木蛀干害虫——杨干象

来源:光明三农2023-11-22 17:24

  在世界上的多种木材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就是杨树。杨树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用作基本木材,杨树还具有很强的防风防沙效果,对水土的保持也有很强的帮助。但在杨树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杨干象的侵害。杨干象是一种世界性钻蛀性害虫,已成为对林业发展破坏极大、亟待防治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之一。

  杨干象的生物学特性

  杨干象,隶属鞘翅目,象虫科,隐喙象亚科,又名杨干象甲、白尾象鼻虫和杨干白尾象虫等,是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杨干象的发育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共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型。杨干象卵呈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9mm,乳白色,有稀疏短黄被毛;蛹长8-9mm,乳白色,前胸背板长有数个刺突,腹部背面散生许多小刺;成虫体长8-10mm,长椭圆形,黑褐色。该虫卵、幼虫、蛹均在树干隐蔽生活,成虫具备飞行能力,但是很少飞行,自然传播扩散范围有限。其繁殖能力和抗逆性都强,随寄主植物大苗及幼树携带扩散能力强。此外,成虫有假死性,一受惊扰便收缩,坠落地面不动。

  杨干象(图片来自网络)

  杨干象的分布和危害

  杨干象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部分地区,曾在1984年、1996年、2004年均被列入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在国外,杨干象主要分布于日本、匈牙利、德国、英国、波兰、法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杨干象主要危害加拿大杨、小叶杨、小青杨、北京杨和旱柳等杨柳科植物,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

  杨干象之所以危害十分严重,是因为其幼虫的各个龄期都会对寄主树木造成严重危害:1 龄幼虫钻入树皮;2 龄幼虫钻孔在树干周围形成孔道,破坏韧皮部和形成层;3 龄幼虫钻孔进入木质部进行取食。杨干象幼虫在整个发育的生活史中可以完全切植物的疏导组织,导致树木因缺乏养分和水分而死亡,这也导致枝茎折断、病原体侵入和木材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林农经济效益。

  杨干象对植物的危害(图片来自网络)

  杨干象如何进行防治?

  由于杨干象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危害,生活极其隐蔽,致使杨干象防治工作较难进行,因此对杨干象的防治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目前,对杨干象防治的主要研究方法集中于营林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

  营林防治:造林设计时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和抗性树种,营造混交林,减少被蛀干害虫侵害的机会。

  在林业生产上对于杨干象的防治手段大部分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传统化学农药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喷冠法:应用50%辛硫磷乳油和2.5%敌杀死乳往树冠上喷药;喷干法: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与50%杀螟松乳油稀释800倍往树干上喷药;堵药法:56%磷化铝颗片剂塞入侵入孔,然后用黏土或泡沫胶封孔;涂药环法:用 40%氧化乐果与水按1:3配成药液,用毛刷在树干距地面 1.5~2m处,涂10cm宽药环 1~2圈。

  生物防治法:杨干象的天敌例如啄木鸟、蟾蜍和肿腿蜂对杨干象有控制作用。此外,一些微生物如白僵菌和青虫菌喷洒,对于防治杨干象幼虫的具有显著效果。

  杨干象天敌肿腿蜂(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罗茗丹(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赵清建 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