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反季果蔬真的没营养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反季果蔬真的没营养吗?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4-01-11 10:57

  记忆中小时候只有夏季才能吃到草莓,而现在大批草莓涌入水果店、超市,甚至街边还有草莓冰糖葫芦。除了反季节的草莓,还有西瓜、火龙果、芒果等在超市、水果店也随处可见。有很多小伙伴担心:反季节果蔬会不会没营养呀,吃了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呀?

   事实上,自然条件下草莓是夏季的应季水果,而冬天的草莓是温室大棚中栽种的。草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挑剔,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等都会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草莓的品质。

  冬季露天温度低,不适合草莓的生长,还存在被冻死的风险,而大棚种植能够人工控制温湿度、授粉和土壤情况,保证草莓的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风味、品质都不错。所以草莓摇身一变,从“夏季水果”也变成了“冬季水果”。至于大家担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正常使用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只要清洗干净就可以放心吃。

 冬季的草莓比夏季更甜。草莓中的糖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果糖含量是最高的。而果糖有一个特点,温度越低,口感越甜,所以冬季草莓口感上比夏季更甜。

  总有人担心,反季果蔬有农药、化肥、激素残留,或者吃起来没有该有的味儿、没营养。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现在反季蔬果已经非常普遍了,真没必要担心。 “反季蔬果”的概念更适用于北方,因为在广大南方地区,尤其是温暖的亚热带城市,一年到头都能吃上“应季蔬果”。

  人们默认的反季蔬果一般指大棚内种植出来的,只要保证大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蔬菜便能像应季时一般生长,不论棚外是数九寒天还是白雪皑皑。

  不过,“人造环境”毕竟无法完全模拟夏秋季节的日照和温度,虽然对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却可能直接影响蔬菜的口感和风味。

  至于大家担心的反季蔬菜的农残问题,目前国家抽检发现大棚蔬菜农药残留绝大部分没有超过规定限量,而且一些低毒农药、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也可以依靠光照在几小时内被降解。

  可以说,反季蔬果除了在口感、香味上比应季逊色,营养上的差异却并不显著,农药残留的问题也无需过度担心。真要说所谓的反季水果有什么不好的话,那大概就是会比应季的本地水果更贵一些吧,毕竟它花费了更多的人力、运输和存储的成本,但如果舍不得买,那是我的错,而不是它的。(整理:刘雪洁

  综合:

  科学辟谣“反季蔬菜不安全还没营养?关于蔬菜安全问题,一次讲清楚!”

  科普中国 “洗草莓千万别摘草莓蒂!小心越洗越脏”

  科普中国 “反季节蔬菜真有这么不健康吗?”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闽北发现大型黄腹角雉族群

  • 南京江北浦云路大桥“爱”意十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