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晓芳:逐“香”而行,让非遗文化芬芳万家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黄晓芳:逐“香”而行,让非遗文化芬芳万家

来源:光明网2024-02-02 16:48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香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黄晓芳,请她讲述自己逐梦前行、努力推广钦香文化的故事。

  讲述人:黄晓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香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时候就有了一个“农业梦”。在农业领域打拼十九年后,我有了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成为钦香第一人,让沉香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黄晓芳:逐“香”而行,让非遗文化芬芳万家

第一届世界林木大会上,黄晓芳(左一)与韦本辉院士

  屡败屡战,只为圆“农场梦”

  小时候,我跟着研究水稻的父亲在海南岛上生活。那时的父亲意气风发,经常憧憬未来某天能拥有一个农场。不知不觉,我幼小的心里也悄悄种下了一个“农场梦”。

  2004年,我在钦州承包了23亩地,开了个小农场,先后做过销售和养殖,但都以失败告终。2008年,一位农业专家的话让我豁然开朗:“不和农民抢饭碗,要做农民不做的领域。”我决定做点“不一样”的产业,并将目光投向海南黄花梨这一珍稀树种。

  海南黄花梨具有降血压、血脂及舒筋活血的功效,虽然贵比黄金,但生长极其缓慢,成材需要上百年。我了解到,如果技术得当,人工培育的海南黄花梨仅需二三十年便能成材。于是,我从海南尖峰岭引进了四千多棵黄花梨苗,准备“大展身手”。

  另辟蹊径,意外挖掘“又一桶金”

  起初,周边村民对我种植黄花梨的行为非常不理解,认为回报周期过于漫长。面对质疑,我没有动摇,还送了4万株树苗给村民,号召大家一起跟我试试。在我的带领下,周边60户村民纷纷开始种树,我在扩大林场时也可以就近购买到便宜的树苗。到了2010年,我种植的黄花梨树达到3万多棵。

  黄花梨回报周期长,如何解决短期没有经济收益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散养在梨树下的鸡会吃树叶,这些鸡的肉质特别鲜美。于是,2012年起,我用黄花梨树叶喂养了两万多只鸡,并在当地开设了一家销售黄花梨鸡和鸡蛋的专卖店,产品很受欢迎。

  黄花梨鸡比普通鸡的市场售价高出两倍,却仍然供不应求,20元一斤的鸡蛋也经常被抢购一空。这意外的又“一桶金”给我带来50多万元收益,极大地缓解了我资金短缺的压力。

黄晓芳:逐“香”而行,让非遗文化芬芳万家

黄晓芳(左一)查看沉香嫁接成长情况

  2015年,我发现一种名为“棋楠”的沉香木新品种,仅需7年就可以成材,且一克沉香的国际市场价格就达万元以上。于是,我先后栽种沉香木六万多株。2018年,我建立了一个114亩的沉香采穗圃,每年可培育500多万株优质沉香苗木,销往柳州、南宁、来宾等地,年销售额达上百万元。

  作为省人大代表,我还通过建设科普基地、吸纳周边农户就业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上百人一起从事沉香木种植,当地种植面积达上万亩。

  延伸产业链,努力推广钦香文化

  为提高经济效益,我对沉香木进行深加工,研发出香囊、香材、香粉、香珠链、挂件等各类产品,这些产品在2023年第一届世界林木业大会上“闪亮登场”。但由于市场对于沉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升,沉香产品销售规模还相对较小。

黄晓芳:逐“香”而行,让非遗文化芬芳万家

黄晓芳公司开发的天然沉香薰香

  一次培训中,我了解到,钦州沉香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可用于文玩、熏香,还有入药、酿酒、制茶、香雕、品香等多种用途。可是因为市场还不够规范,沉香产业始终停留在“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为改变这一现状,2021年,我成立钦州市钦香林业有限公司,以钦州钦香的历史为依托,打造优质沉香品牌“钦馫”,通过对沉香进行工艺品雕刻艺术加工、举办手工香道课程、公益讲座,承接政府单位和高校的团建党建活动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了解沉香,助推产业发展。

  2022年,公司设计的沉香产品成功入选广西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多个地区客户的青睐。

 黄晓芳:逐“香”而行,让非遗文化芬芳万家

黄晓芳(左一)在为北部湾大学的学生现场科普沉香知识

  未来,我想继续扩大钦香影响力,让消费者不仅懂得如何“用香”,也能够“知香”和“品香”,让沉香这一非遗文化“香”飘万户。

  讲述人:黄晓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香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兰之祥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副院长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通讯员:孙楷洲 施丹 陈云川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