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漫步北京中轴线,领略雨燕与生物多样性独特魅力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漫步北京中轴线,领略雨燕与生物多样性独特魅力

来源:光明网2024-05-23 12:48

  方正有序、棋盘格局、中轴对称、礼序乐和……千年古都北京在对称方正的秩序中流转而生。在历史的进程中,擎起脊梁的中轴线触古都岁月绵延,感生物曼妙邂逅。不经意间,你可能发现充满了历史气息的飞檐斗拱旁,北京雨燕正在筑巢,或许你会好奇,它为何对北京满怀留恋?作为“飞行高手”的它,还有哪些独特的“超能力”?古老的中轴线上,还有哪些动物“邻居”的身影?我们又应如何绘就美丽北京生态画卷?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副教授赵欣如,走进北京市第十三中学,讲述奇特的北京雨燕,带领大家了解它与北京的不解之缘,共同领略北京壮美中轴线上的生物多样性魅力,引导同学们为打造生态北京,共绘绿色画卷贡献力量。同时,在线上同步播出视频课程内容,让云上与线下的同学们共赏北京中轴线的生态之美。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漫步北京中轴线,领略雨燕与生物多样性独特魅力

  奇特的北京雨燕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自古以来,人与燕便是十分熟悉的“邻居”,在文学作品中,诗人也常以成双结对出现的燕子作为展现忠贞不渝之爱的意象。然而,人们常见的“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却往往是家燕,尽管名字中均有“燕”字,但雨燕与其却有诸多不同。围绕两者的辨别方式,赵欣如展开了讲述。

  首先,两者在飞行速度上有所不同,雨燕飞行速度很快,家燕的飞行速度则会慢很多,研究发现,北京雨燕的飞行速度可达到120公里/小时,超过大多数小型鸟类。之所以北京雨燕拥有如此快的飞行速度,一方面得益于其轻盈的身体,其体重大约在30~40克之间,甚至轻于一颗中等大小的鸡蛋(约50克)。另一方面,北京雨燕的翅膀所占的比例很长,当其将双翅升起后,会形成镰刀状的完美形态,只要轻轻一抖翅,身体便能快速向前飞行。而家燕尽管翅膀也不算短,但却因经常“端着肩膀”飞行,无法形成镰刀状的最佳形态,所以飞行速度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两者的尾羽从外观看也略有不同。尽管都有分叉,但是家燕的外侧尾羽很长,中央尾羽很短,会形成剪刀状;而北京雨燕的尾羽分叉很浅,无法形成深叉形的剪刀状。更为明显的特征则在于它们的趾型。众所周知,鸟类大多为4趾,一般为拇趾、食趾、中趾和无名趾,家燕3趾朝前,拇趾朝后,可以实现对握,从而自如地站在树枝上;而雨燕则是4趾均朝前,所以不善握枝,因而鲜少出现在树枝上。但它能够用4趾和锋利的爪抓住岩壁或高大的建筑物墙壁,如同攀岩一般在墙上移动。此外,两者在飞行高度上也有所区别,家燕的飞行高度往往较低,雨燕则常在高空飞行,有时甚至可以飞到2000米高空。作为均以飞虫为主要食物的它们,由于觅食飞行高度不同,很好地减少了种间竞争,降低了食物获取上的矛盾。

  在借助双眼分辨之余,还能够通过侧耳倾听进行分辨。雨燕的叫声相对而言比较单调,而家燕的叫声则比较复杂,像在嘀嘀咕咕或是喃喃私语,这也得益于其鸣叫器官的发展进化。从与家燕的区别中,不难感受到雨燕的特别。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奇特的雨燕还有一个十分厉害的“超能力”——一边飞翔一边休息。科学家认为,之所以能拥有这一神奇的能力,得益于它具有“半脑睡眠”的独特生理机制。当在高空飞行时,雨燕的其中一个脑半球处于休息状态,而另一个脑半球则负责维持飞行和身体的基本功能,这让它拥有了远距离飞行的强悍能力。

  雨燕与北京的不解之缘

四月的京城,常能见到北京雨燕翩然而至的身影。那么,它们为何来到北京呢?事实上,崇尚一夫一妻制的它们,来京是为了筑巢繁衍。之所以选择将北京作为繁殖地,是因为这里拥有众多充满浓厚历史气息的古建筑。不论是宫殿庙宇还是城楼古塔,内部往往都有一些洞穴,或是纵横交错的梁、檩、椽等复杂构造,这些均是适宜它们筑巢的绝佳场所,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造巢生态位。其中,中轴线上的天坛、故宫、先农坛、正阳门等建筑,更是它们的“心头好”。

  当在心仪的古建筑内选定了筑巢位置,北京雨燕夫妻便开始在飞行中收集筑巢用的材料,干的草叶、植物的茎、羽毛、棉絮,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建筑材料”。除这些材料之外,它们还会去衔一些泥,甚至到水塘去含一些水,再混合它们的唾液,便能逐渐打造出一个底部有凹陷的浅碟型巢,以便更好地实现集卵功能。筑巢完成后,北京雨燕便会将卵产在其中,它们一般一年只繁殖一巢,会产下2~3枚卵,在孵化21~23天后,雏鸟便会逐渐破壳而出。作为晚成雏,北京雨燕的雏鸟在刚孵出时全身上下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雏绒羽,且无法睁开眼睛。此时,它们的父母会帮着做一些保温工作,也会轮流去很远的地方捕捉蚜虫、蚊子、苍蝇等来喂养雏鸟。这一育雏的过程需要持续30~31天,在此期间,辛勤的北京雨燕父母每天需要往返6~8次,甚至十几次。随着雏鸟逐渐长大,雏绒羽将会逐渐褪去,飞羽、尾羽及体羽逐渐长出,幼鸟便会跳出巢穴,借着下坠之势展开双翅飞翔,迎接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千百年来,北京雨燕循着祖辈的足迹,年复一年地在京城筑巢繁衍,将这里作为它们的繁殖地。从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100多天里,它们和我们一起,感受京城的浪漫春夏,在完成繁衍的重要任务之后,将踏上遥远的迁徙之路,飞往越冬地。

  北京中轴线上的动物“邻居”

  除北京雨燕外,在北京中轴线上,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和其他动物的身影。如在风景宜人的景山公园,清早便能听到柳莺悦耳的鸣叫声,见到大嘴乌鸦为领地划分而切磋,看到大斑啄木鸟在树上啄树找虫吃,发现白头鹎正在赶走想要偷吃鸟蛋的灰喜鹊……碧色的林间树旁,到处上演着奇妙的动物故事。同样常年居住在这里的还有麻雀、喜鹊、灰椋鸟等常客,有时还可以看到黑枕黄鹂、戴胜、雀鹰、红角鸮、长耳鸮等,它们大多是候鸟,在北京居留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每年都会如期而至。美丽灵动的鸟类总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对于观鸟爱好者而言更是如此,它们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与色彩斑斓的外貌常会让人心情愉悦。那么,观鸟究竟有何技巧呢?赵欣如分享到,第一要注意季节,不同的季节会出现不同种类的鸟;第二要找环境,不管是林地还是湿地,是草原抑或山地,均需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去找想要观察的鸟;第三要准备好望远镜等设备,因为鸟类常因怕人而隐蔽起来或者居于远处,此时借助望远镜能够放大我们的视力,从而看得更清晰。

  除了鸟类,景山公园也生活着许多昆虫,不光有大家熟悉的蜻蜓、蝴蝶、蜜蜂,还有一些甲虫、蝗虫、蟋蟀、螳螂等。到了夜间,如果细细观察,还能发现许多夜行动物,诸如刺猬、蝙蝠等,甚至可能还会发现黄鼠狼。五花八门的动物与郁郁葱葱的植物,共同展现了中轴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让人们在欣赏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之余,感受独特的生物宝藏魅力,体会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绘就生态北京绿色画卷

  流转千年的壮美中轴线上,古老的建筑与活力十足的动物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北京城里,美好的绿色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对北京中轴线之美的见证,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绘就绿色生态画卷的目标。

  近些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植物逐渐回归。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雨燕为例,据统计,在2000年北京约有3000只北京雨燕,随着多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如今北京雨燕已达到了近1万只。同时,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也开始频繁光顾北京。野生动物的增多,以及多种珍稀濒危鸟类的频繁光顾,均彰显了北京首都生态的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是人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在我们保护它们之时,它们也会在不经意间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比如,随着北京植物种类的增加,对水土的保持具有一定的助力,而动物尤其是以昆虫为食的鸟类的增多,则会大幅减少害虫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身处北京,相信不少人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随处可见的盎然绿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正在京畿大地逐步铺展开来,绿色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既作为美好环境的受益者,也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勿以善小而不为,汇聚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科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启动联调联试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亮相好莱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