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研与科普如何“比翼双飞”?——读《谈科与论普》有感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科研与科普如何“比翼双飞”?——读《谈科与论普》有感

来源:光明网2024-07-25 17:14

  作者:游苏宁

  炎炎夏日中,有幸收到王大鹏先生馈赠的新书《谈科与论普:科普人“出圈”手册》,在旅途之中阅读之后,感慨良多。对这位比自己年轻近20岁的“80后”忘年之友,窃以为他是中国科普学界当之无愧的新锐。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科普创作和研究无疑是其主业,笔者也曾认真研读过他主编的专著《愿景与门道:40位科普人的心语》,不仅深受启发,而且获益匪浅。

科研与科普如何“比翼双飞”?——读《谈科与论普》有感

  《谈科与论普:科普人“出圈”手册》是一本专门面向科技工作者、科普理论研究者、科普事业爱好者的著作,是作者对自己过去十余年间所发表评论的一次精选,也是对其个人关于科普评论的一次总结。主要内容包含两翼齐飞、科学之士、科普杂谈、科普之思、科普方法5个部分,分别从科普的理论、现状、问题及可能的解决路径,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如好友间谈心般娓娓道来。

科研与科普如何“比翼双飞”?——读《谈科与论普》有感

  王大鹏指出,虽然我们常说,科学已经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这种融入是“隐性”而非“显性”的,毕竟我们日常消费的是基于某些科学原理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不是科学本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就不存在,或者说科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巨大作用,只是我们并不自知而已。高质量的科普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需要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与支撑。作者致力于将科普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不同侧面、以多个视角阐释了科研与科普如何做到“比翼双飞”,书中既包含有助于科研人员做好科普的理论和方法,又不乏结合社会热点探讨如何做好科普工作的反思,同时也对科普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有兴趣做好科普工作的有识之士而言,定会开卷获益。

  谈科论普的比翼双飞

  我们深知,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雅趣,科普更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踯躅前行。伴随着近现代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科普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才使得科学在人类现代化的道路上迸发出璀璨的光芒。在科技知识的传播中,尽管最有发言权的是对本专业具有学术造诣和真知灼见者,但科普具备全民性、终身性、互动性和独特性,其核心宗旨在于人人都应积极参与,既当传播者,又成为受益者,终身不倦,矢志不渝。

  毫无疑问,科普就是用非本领域人士能理解的通俗语言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讲明白。科技工作者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及创建者,他们是“科普的第一发球员”。霍金曾言:科普书中每多一个公式,读者就会减少一半。年轻的科学家身居科研的最前沿,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成为科普的“代言人”,通过自己的科普行为,带领和激励身边的同侪积极投身科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作者提醒我们,面对海量且鱼龙混杂的信息,应牢记:科学性有误的科普比没有科普的危害性更大。科普创作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去伪存真,多方求证,避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因此,业界博学鸿儒们公认,该书的付梓恰逢其时,兼具理论探讨与实践指导之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道法术器”有机结合的佳作。

  惠及科学的双轮驱动

  韩启德曾言:社会给予科学巨大的投入,因此公众有权知晓科学界在做什么,做得好不好。科学只有取得公众的理解,才能得到更大支持;只有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科技创新才能获得肥沃的土壤。作者指出,缺乏一流的科普工作,就难以形成一流的科技软实力,也就谈不上持续领先的创新驱动力。尤其在当下,科技工作正面临从“跟踪模仿”到“原始创新”的嬗变阶段,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科学精神与方法的准确理解与重新诠释。很多学者在国外多有创新,回国后就出现一定程度的止步不前,主要原因或许并非硬件的差距,而是科学文明、文化的贫瘠所导致创新源泉的干涸。不可否认,科普工作的核心是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文化与传统的形成与进步,因而其注定是一项日久天长且润物细无声的浩繁工程。由于科普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无法立竿见影,因此没必要按照科学研究的考核方式去追求绩效,强调它的短期价值。

  国内调查表明:大众最感兴趣的科普信息始终首推医学与健康。毫无疑问,医学科普具有科普本身的科学性、通俗性、思想性、实用性、趣味性。它以科学性为前提,通俗性为基础,思想性为灵魂,实用性为目的,趣味性为手段。因此医学科普是科普创作的重中之重,其创作需要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并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才能在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同时,避免掉进创作中的一些陷阱。作者坦言:中国科普工作需要涅槃重生,因此应少一点肤浅,多一点深度;少一点呆板,多一点活泼;少一点浮夸,多一点担当。科学普及工作事涉当下,更关乎未来,因此要从资源投入上增加能量,从健全机制上确保其健康成长,从人才培养上注入新鲜血液。正如王挺所长在序中所言: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应树立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的理念,厚植科学素养的高原沃土,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普成为科技繁荣的鲜明底色,才能有助于创新的双轮驱动。

  科普秘籍的条分缕析

  先哲曾言:真正的科学素养不仅关乎知识,更关乎你提出问题的思考方式。人生中所有关键时刻,你的思考方式比知识更重要。王大鹏指出,科普之目的是传播知识与真理,阐释史实与真相,以丰富大众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科技学养。在科技领域,真理和真相相得益彰,将会有助于人们确立客观的科学坐标系。科研能力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科普能力,因而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科技工作者传播必要的科普方式和方法,提升其科普能力,进而有助于他们做出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好科普绝非易事,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普专家达成的共识是:科普的铁律是不出错,最基本的要求是内容正确,即具有科学性,因此在科技的传播中务必谨言慎著。要最大程度地规避科普中出现的内容错误,必须从源头抓起。所有从事科普和知识传播之人,都要对自己传播的知识准确掌握,深刻理解;对自己传播的资讯确保真实,高度负责,切勿轻信传言。在与受众分享自己的认知时,应确有真知灼见,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可抱持偏见,致谬误流传。

  作者撰写本书之初衷,旨在架起科技工作者与普罗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改善他们做科普的方式、方法、技巧,并且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能力,让科普真正发挥效果。对于科普写作而言,文字能力和表达技巧也许并非最重要,核心问题是处理和转化信息的能力。能够传播出去的科学才是好的科普作品,其使命应该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传播给最广泛的人群。科普写作要基于信源可靠的科学知识,最重要的4点是:意思准确、逻辑通畅、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应倡导“三心三不说”:要有敬畏心,不可瞎说;要有谦卑心,不可胡说;要有责任心,不可乱说。好的科普作品要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娱,而不能授人以愚。由于网络信息的不足之处在于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因此应尽量少用网络流行语。

  业精于勤获累累硕果

  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王大鹏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200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他,有幸加盟中国科普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专业领域主要为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社交媒体科学传播、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等。凭着对科普事业的挚爱和拼搏向上的激情,术业有专攻的他在事业发展上一路高歌猛进。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依据自己敏锐的思考和勤快的“笔头”,能较好地将一些优秀的理论成果转化成科普评论,坚持在多种媒体平台上发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针砭时弊的评论性文章。作为勤勉的思想者和高产的创作者,秀出班行的他已经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性文章逾300篇。作为科普达人,他在光明网、《科普时报》开设个人专栏,进行“科普中的科普”。

  不仅如此,他还深入探究科普或科学传播的效果和方法,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数十篇。此外,年富力强的他凭借科班出身和英语方面的专长以及日常的知识积累,已翻译和出版科普理论研究专著近10部。回首其成长经历,置身于中国科普研究的重镇,年届不惑已在业界声名鹊起的他,在取得累累硕果和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科普从业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值得借鉴的经验。《科普时报》尹传红社长指出:评论家的手笔,应有客观独到的立论、超凡脱俗的视角、透彻精辟的分析、清新优雅的文风。论者应该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理性的思考者、审慎的判断者、沉稳的剖析者。上述这些方面,王大鹏都做到了。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着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科普事业的美好明天恪守初心、奋楫扬帆。

  (作者系中国期刊协会原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启动联调联试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亮相好莱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