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来源:光明网2024-10-22 17:46

  10月19日,2024年格致论道·海淀演讲活动暨中关村开学季科学文化大课堂在北京市海淀区未来剧院举办。本场活动以“非一般的潮”为主题,缔造中国航天奇迹、实现高超声速飞行、揭示全新细胞结构、领略中国书法之美、唤醒沉睡的古佛像、追求重器极致精度、拯救濒危海洋精灵……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探索故事和科研经历,感染了现场700余位到场观众。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不仅见证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的过程,还先后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在演讲中,龙乐豪院士讲述了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故事和发展前景,带领现场观众感受中国火箭的发展脚步,传达出来的中国航天精神让现场观众感动不已。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2014年,清华大学的团队在论文中报告了一种全新的细胞器。迁移体广泛存在于各类迁移细胞中,在人、小鼠、大鼠的各类可以迁移的细胞中均有发现。此后,他和团队进一步揭示了迁移体的产生机制及其功能。在活动现场,俞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迁移体与疾病的关系,不仅让现场观众增加了对这种神奇细胞结构的认知,更体会到了“探索未知的未知”的科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史书,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宝库。云冈研究院副研究员员小中主持了第20窟西立佛坍塌石块的拼接复原,让这尊从未向世人展露过真容的高大石雕造像,将重获新生。员小中讲述了如何修复第20窟的经历和故事,并向大家展示了云冈石窟的壮阔景象,使得现场的观众感到十分惊叹。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书法是极具民族特色、贴近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不光让中国艺术汇入了世界艺术的洪流,同时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如何去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建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带领现场观众走进一幅幅书法作品。在讲述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的同时,还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书法的美妙与韵味。“去练字吧!”的口号,更让现场观众跃跃欲试,爱上了书法。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大国重器的精度,连机器都很难做到,但是利用金属间的摩擦作用进行手工精密加工,能把误差减小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被称为钳工中的最高精度。中国航天科工特级技师叶辉经过了二十多年潜心磨砺,终于研磨出超越不可能的“航天精度”。在演讲中,叶辉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从一名懵懂的学徒,到成为新中国第二代研磨师的成长史。每一次超越不可能的挑战,现场观众都为之感到振奋,纷纷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海洋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然而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学作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铁饭碗”,全身心投入到海洋保护的科普工作中。在演讲中,公众号“流浪自然”主理人任辉提到了几种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并讲述了保护这些海洋动物的经历。

在这片独有的“海”,感受“非一般的潮”

  乘坐高超声速飞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抵达全球的任何地点,让地球真正变成“地球村”。但是,这样一种神奇的“黑科技”,仍有大量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崔凯深入讲述了高超声速飞机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的研究成果为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的外形设计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在演讲中,崔凯带领大家畅想了超高声速飞行的未来,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将实现我们飞得更高、更快、更远的终极梦想。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本场活动是格致论道讲坛落地海淀区的系列活动,由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与格致论道讲坛联合推出。(宋雅娟)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