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1-15 09:13

  做菜吃饭,顿顿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不仅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更是烹饪各种美味佳肴的“灵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猪油、牛油、黄油……食用油种类繁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健康好油?当前我国居民烹调油摄入量较多,怎样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优先选择植物油,还要经常换着吃

  “作为烹调品,食用油不仅能为菜肴增色增香,还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阮光锋介绍,食用油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维生素、植物甾醇等。根据结构的不同,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里的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些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缺乏这些必需脂肪酸,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伤口愈合、视力、脑功能以及心血管健康;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有助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按来源不同,人们平日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动物油。常见的植物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等。

  阮光锋介绍,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不同的食物油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所含脂肪酸的组成和比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需要控制摄入量,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因此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因此各具营养特点。例如,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胡麻油(亚麻籽油)中富含α-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如果长期食用单一油脂,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因此,建议人们食用烹调油时优先选择植物油,同时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这样更有利于营养平衡。

  需要提醒的是,植物油里还要注意少吃棕榈油、椰子油,虽然它们也是植物油,但是它们的饱和脂肪酸比许多动物油还高,接近或超过80%。此外,由于每种食用油有一定的储存期限,建议购买小包装食用油,这样既不容易过期,也便于购买更多种类的油。

  选食用油看烟点,健康烹调很关键

  “平时用油炒菜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直观且让人头疼的感受——冒烟。”阮光锋介绍,在加热过程中,油开始冒烟的最低温度叫烟点。油冒烟时,油烟里会含有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此外,油烟与空气中的雾霾颗粒一样,会增加肺癌风险。在做饭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做法,选择不同烟点的油。比如,爆炒煎炸的时候温度高,选择用烟点高的油;凉拌温度低,可以选用烟点低的油。

  这么多种油烟点都不一样,记不住怎么办?

  阮光锋说,可以直接选用精炼的植物油,经过精炼后的植物油通常烟点较高,可以满足日常家庭烹调的多种场合需求,包括煎炸、爆炒等,不要买未精炼的各种土榨油。

  食用油烟点的高低与油脂的加工工艺息息相关,通常精炼过的植物油烟点更高。这是因为油脂经过精炼之后可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大大提高烟点。例如大豆、花生的粗油烟点约为160摄氏度,精炼后可达230摄氏度以上。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大多数食用油按照品质从高到低,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级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杂质越少,但这不等于油的营养价值越高——精炼是一个去除毛油中有害杂质的过程,精炼过程中也会流失维生素E、胡萝卜素、角鲨烯等营养成分。例如,一级油精炼程度高,杂质少,烟点高,但可能损失部分营养成分;二级油精炼程度较低,保留了更多天然成分,一般味道会更香一些。

  “要想健康吃油,不仅要选对油的品类,还需要健康烹调。”阮光锋介绍,合理的烹饪方法不仅能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能避免因高温油炸产生有害物质。一些食用油,如果包装上标有“初榨”“特级初榨”“冷榨”等字样,一般未经过精炼处理,这种油的优点是味道香,但缺点是烟点相对较低,不建议用来炒菜或煎炸,这类食用油香味和口感都更浓郁,用来凉拌很不错。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烹饪时尽量不要爆炒,因为爆炒时的温度通常在180摄氏度到240摄氏度,而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籽油等烟点都不超过 240摄氏度。这就意味着,爆炒容易产生大量的油烟。”阮光锋说,

  日常使用控油壶,培养清淡饮食习惯

  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防控慢性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提出“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今年的全民营养周以“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为主题,再次倡导减少食用油摄入。为什么反复强调减油的重要性?

  “因为长期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增加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阮光锋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3.2克,已远超推荐量。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一半以上来源于烹调油,因此减油的重点在于减少烹调油。

  “对人们来说,不同的植物油换着吃就可以,关键是注意适量,不要超量。”阮光锋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日常应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等,应少油煎、油炸,减少烹调油的用量。

  阮光锋介绍,日常减少烹调用油,还有这些好方法——

  家庭烹饪时,可以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注意少放油、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在外就餐和点外卖时注意选择低油菜品,主动提出少油需求,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喝汤时尽量将汤表面的油去掉;少用辣椒油等油性作料拌饭、拌菜吃。

  少吃油炸和高油食品。应特别注意限制油炸香脆食品摄入,常温下“脆”和“起酥”的产品,如薯条、土豆片、饼干、蛋糕、加工肉制品等,都可能由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黄油、奶油、烹饪的人造黄油、可可脂和棕榈油等制作。

  除烹调油外,肥肉、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含量高,不宜多吃。吃畜肉宜选瘦肉,每人每周畜禽肉推荐摄入量为300—500克。王美华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