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雪:雪兆丰年 温阳散寒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大雪:雪兆丰年 温阳散寒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06 10:17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当雪花迈着轻盈的脚步旋转跳跃,大雪节气带着它特有的浪漫气息,翩跹而至。

  今年12月6日为大雪节气。此时节,北风卷地,木叶尽脱,水面凝冰,万物冬藏,天地间一片静谧悠然,仲冬时节就此拉开帷幕。

  冰凝雪积,万物深眠

  “小雪尽,大雪始”。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公历每年12月7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大雪如期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段,天气更冷,降雪的概率比小雪时更大了。小雪、大雪的大小,并非形容降雪的多寡,而是形容积雪的有无。由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小雪时节,雪随下随融,而到了大雪,雪随下随积。有了积雪,才有银装素裹的景色,才有万山积玉的意境。当然,大雪节气期间未必一定有雪,也有可能出现大雪“贫雪”,甚至大雪无雪的现象。

  大雪节气一到,最盼着降雪的,恐怕非农人莫属——雪自古以来是丰收的象征,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是我国先民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蕴含着深厚的科学依据。“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新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相当于为越冬作物盖了一层被子,保护作物安全过冬;“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可以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根据测算,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尤其是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倍,积雪融化后,不仅可以为土壤补充水分,还能对土壤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

  “风后暖,雪后寒”,伴随大雪而来的是气温的持续下降。大雪时节,零度以下的气温成为北国的常态。此时,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陆续有雾凇出现。雾气遇冷凝结在树枝上,形成轻盈洁白的雾凇,玉树琼枝,晶莹剔透,如童话般美好,似仙境般梦幻,令人惊艳沉醉。

  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鹖鴠”是一种夜鸣求旦之鸟,也叫寒号鸟,天寒地冻,寒号鸟感知到阴寒至极,便不再鸣叫;古人认为,大雪时节阴气盛极,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出现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是一种可以做刷子的植物,此时万物冬藏,坚韧的荔挺却悄然生根抽芽,让人感佩生命的力量。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程培育介绍,此时养生仍以“养藏”为主,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同时注重温肾健脾,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

  冬令进补,温补助阳

  大雪时节,天气越来越寒冷,但在喧闹的市井间,人间烟火味带来别样的温暖,那热气腾腾的饭菜,抚慰着味蕾,也熨帖着心房。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到了,意味着年关近了。以前,许多人家会在此时开始腌制“咸货”,南方一些人家会把新做的咸肉、香肠等,高高悬起挂在门口屋檐下晾晒,年味儿便从这里氤氲开来。正所谓“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这道别样的风景线,是属于大雪节气的仪式感。程培育提醒,腌肉等食物虽然风味十足,但含盐量较高,还是尽量少吃。

  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农谚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碌碡是一种用石头做成的圆柱形农具,可以用来轧谷物、平场地),意思是天冷了,人们不再串门,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御寒。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在寒冷的冬天喝碗热乎乎的红薯粥,美味又健康。南京人在大雪时节爱吃大萝卜,用萝卜加工成的萝卜圆子,多年来一直风靡老城南一带。老城南人有下午吃点心的习惯,围坐在摊子前,摊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几个圆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有滋有味。

  “俗话说‘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宜温阳散寒、补肾壮骨、养阴益精。”程培育介绍,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畏寒现象;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此时,可以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红枣、枸杞、山楂、萝卜、莲藕等,还可以吃火锅等以荤素搭配,同时也注意搭配生姜、花椒等温脾散寒、行气理气的食物。天气寒冷,可常喝姜枣汤抗寒,忌吃黏、硬、生、冷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蜜橘、柚子、脐橙、雪橙等应季水果,防治鼻炎、消痰止咳。此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坚果,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此时天气较冷,吃坚果不仅不易上火,还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天冷风寒,脚暖身安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时节,北方许多地方降雪、封河,凛冽的寒风将湖水铸成如镜的冰面,天地茫茫,纯然一色,人们在冰河上尽情地嬉闹着,拥抱大自然的博大与壮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历来是古人四时赏心乐事所在。历代文人墨客以诗言志,借雪抒怀,为我们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既有“独钓寒江雪”的孤高清绝,也有“大雪满弓刀”的雄壮豪迈,既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垂落轩辕台”的洒脱豪放,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奔放热情……晶莹的雪花因为有了诗人的精神意趣而变得浪漫多姿。

  “雪景很美,但雪后路面湿滑,出行需注意安全,尤其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跌倒。”程培育提醒,老年人出行时要注意避开光滑结冰的路面,同时选择防滑性能较好的运动鞋出门。

  大雪节气后,气温进一步降低,一些老年人选择“猫冬”,也就是长时间待在密闭的暖气房里。“这样容易出现口鼻干燥、胸闷头痛、情绪烦躁等上火表现。”程培育表示,此时应适当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可以在地上洒些水或者使用加湿器,平时也要注意吃一些瓜果蔬菜来补充体内水分;同时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最好选择中午或者晴好的天气开窗,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寒邪侵袭。

  “大雪时节,风雪凛冽,中医认为,此时阴气充斥天地,闭塞阳气,应祛寒邪、温经脉、暖身体、防疾病。”程培育介绍,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离心脏较远,血运较差,脚部的皮下脂肪也不丰富,平时体质虚弱、气虚不足的朋友此时容易出现双脚冰凉现象。脚凉其实就是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四肢所致,要注意脚部保暖,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热水泡脚,注意水温不宜太高,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即可。

  “冬天日照较少,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活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量出汗。”程培育介绍,慢跑、跳舞、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不建议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参加冬泳等健身活动,中医认为此时阳气潜藏,严寒会耗散人体阳气,加重寒湿对人体的危害。此外,由于大雪时节冻雨较多,运动也要注意选择天气,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每当大雪纷飞,覆盖万物,天地间就会生出一种莫名盛大的感觉,人的心情也变得格外开阔明朗。在这个浪漫诗意、雪落白头的时节,不妨围炉而坐,或品茶读书,或闲聊家常,用心体会生命中那些细小而真切的美好。王美华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