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来源:光明网2024-12-13 16:38

  酒,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酒属于易挥发液体,难以保存、发现和研究,因此,关于酿酒技术的起源时间及其产生发展,仍是未解之谜,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根据此前的考古研究,我国多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发现了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如,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6000年),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0年)。最早酿酒技术的考古发现,可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贾湖古酒”能根据考古的记录被复制重现。而中国最早的酿酒文字记录,见于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仪狄始作酒醪”。

  不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健平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团队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却有了新发现,不仅找到了东亚最早酒类酿造的新证据,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万年前的稻米酿酒技术。相关成果近日已刊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该团队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采集了12件陶器残片。这些陶器在上山人群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发酵、盛装和烹饪等用途。通过对这些陶器内表面残留物以及陶胎、文化层沉积物等标本进行微体化石提取与分析,包括植硅体、淀粉粒和真菌,研究团队成功获取了关于陶器使用功能和食物加工方式等重要信息。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遗址位置和出土文物。(A) 上山(红点)、桥头和小黄山遗址位置及上山文化的分布区域(红色圆圈)。(B) 所分析的选定陶器残片。1:杯底部(CUP);2:罐(JAR3);3:罐(JAR5);4:加砂烹饪罐口部(POT);5:大口盆(LBAS);6:圈足碗底部(BWL)。(C) 相应的完整容器。1:小口罐;2:圈足碗;3:杯;4:平底罐;5:大口盆

  植硅体分析显示,这些陶器残留物和陶土中含有大量驯化稻的植硅体。植硅体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二氧化硅沉积物,它们能够记录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和历史变迁等信息。这一发现表明,稻米是上山人群的重要植物资源。同时,研究还发现稻壳和稻叶被用于陶器制作,进一步证明了稻米在上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上山遗址样品中鉴定的常见植硅体类型。A:驯化稻扇型;B:野生稻扇型;C:芦苇扇型;D:方型;E:长方型;F:多铃型;G:稻壳;H-I:长鞍型;J:矮鞍型;K:哑铃型;L:帽型;M:裸子植物;N:齿型;O:脑纹球型(Spheroid ornate);P:凹陷棒型(Elongate cavate);Q:尖型;R:光滑棒型;S:刺棒型;T:导管;U:三棱柱型。V:脑纹球型的扫描电镜图像。黑色比例尺=20微米

  此外,研究团队还在陶器残留物中发现了多种植物的淀粉粒,如稻米、薏苡、稗草、小麦族、橡子和百合。这些淀粉粒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上山人群食物来源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较多淀粉粒表现出酶水解和糊化的迹象,这说明存在发酵过程。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真菌成分,如红曲霉和酵母细胞。其中一些真菌显示出典型的生长发育阶段,如红曲霉的闭囊壳、菌丝和酵母的芽殖形态。这些真菌与传统酿造曲酒时使用的真菌种类密切相关。例如,红曲霉就是中国传统红曲酒酿造使用的主要霉菌之一。

  研究团队分析了红曲霉和酵母遗存在不同陶器类型的分布情况,发现在小口罐中的数量显著高于用作炊器的罐和用来加工一般食物的大口盆。这表明,陶器类型与特定功能之间存在关联,其中小口罐可能专门用于酿造发酵酒。

  为了排除陶器上的微化石遗存是埋藏后形成的可能性,研究团队对土壤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种群与陶器上的发酵微生物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显著区别。根据显微镜观察记录,红曲霉和酵母菌不同发育阶段,如闭囊壳、菌丝、酵母芽殖的各种形态,是在活性发酵过程或存储于发酵容器时形成的。因此,这些真菌的发育形态能够反映出它们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的活动情况,而这些条件在一般土壤埋藏过程中是无法满足的。

  进一步,为了探讨发酵过程可能造成的微植物和微生物的形态变化,研究团队使用稻米、红曲霉和酵母菌模拟了传统的发酵过程,并将实验结果与陶器样品中的微化石特征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上山遗址陶器的真菌遗存与现代发酵产生的真菌形态高度一致,尤其是红曲霉的闭囊壳和菌丝特征以及酵母菌的芽殖形态。这证实了研究团队对上山酒遗存鉴定的可靠性。

  以上研究表明,在稻米驯化早期阶段,上山人群已经使用小口罐来酿造以红曲霉为主要糖化剂的稻米曲酒。这一酿造技术在上山文化早期出现,与稻米驯化和全新世早期温暖湿润的气候密切相关。驯化稻为酿造发酵酒提供了稳定的资源,而有利的气候条件则为真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了酒精发酵技术的发展。

  研究认为,这些酒精饮品可能在仪式性宴飨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凸显出酒精饮品作为人群交往的媒介功能。稻米酒的这一特殊功能或是推动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广泛种植、利用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上山文化早期陶器与食物生产-消费过程的重建。(A) 植物采集:收集野生植物并收割稻谷;(B) 植物加工:用于食物和陶器制作;(C) 食物加工:烹饪食物和制作含霉菌、酵母和稻米的酒曲;(D) 食物消费:食用和饮用

  水稻驯化和稻米酿酒是东亚地区农业和食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上山文化的稻米酿酒证据,不仅有助于我们追溯东亚农业起源和早期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还对剖析水稻驯化路径和技术演变乃至世界农业和酿酒史具有重要的填补性价值。(肖春芳)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AI带你畅游中国!“俑”闯60项世界遗产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感受科技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