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肺动脉高压是威胁心肺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症状隐匿难辨,一旦确诊,患者和家属往往面临巨大的治疗困惑。
肺动脉高压分为哪些类型,如何“对症下药”?日常管理又应注意哪些细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罗勤将为大家解读肺动脉高压的科学治疗之道。
【内容要点总结】
一、治疗核心原则:病因分型优先
“肺动脉高压”其实是一个统称,按照国际标准,一共分成五大类,包括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和/或低氧相关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其他肺动脉阻塞相关肺动脉高压以及不明机制或多因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1.95%以上存在明确病因,极少为原发性,需优先排查全身疾病
心血管疾病:左心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
其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红斑狼疮)、肾病、肝病、贫血、肺栓塞等。
2.常见的治疗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强心,就是增强心脏泵血能力;利尿,就是减轻水肿、减少心脏负担;扩血管/降压,就是把肺动脉压力降下来。
二、主要治疗手段
1.原发病治疗(基础)
先心病:早期手术矫正(如封堵室缺)可预防肺动脉高压;若已进展至“蓝嘴唇”阶段则手术禁忌。
左心疾病:控制高血压、心衰,改善瓣膜功能。
缺氧性疾病:家用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避免慢性缺氧损伤肺血管。
2.手术治疗(特定类型适用)
(1)外科内膜剥脱术
适用患者:肺动脉主干闭塞/狭窄者(如慢性肺栓塞)。
效果:一次手术可显著降低肺动脉压。
(2)介入球囊扩张术
适用患者:远端小血管狭窄者(外科难以到达部位)。
操作:球囊撑开狭窄血管,恢复血流。
3.靶向药物治疗(严格限定人群)
(1)适用条件:经右心导管确诊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约5%)。
(2)代表药物:利奥西呱、司来帕格等。
(3)用药规范:
剂量≠规格:需核对药盒标注。
禁止自行减停:即使症状缓解,也需超声评估心脏结构恢复后才可调整。
三、肺动脉高压能治愈吗?如何长期管理?
1.规律用药
擅自停药可致病情反跳。
减药前提:右心缩小至接近正常(超声评估)。
2.剂量精准管理
就诊时携带药盒,明确规格与剂量。
3.强烈不建议患者怀孕
因为妊娠本身会加重肺动脉压力,肺动脉高压患者怀孕对母体和胎儿来说都存在巨大风险。有研究显示,怀孕期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50%。
4.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建议在有经验的心脏或呼吸病中心接受康复训练,运动以不引起明显气短、眩晕、胸痛为宜。
制作:肖春芳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世界肺动脉高压日:让漏诊少一点,让识别早一点
(https://a-h5-live.neamco.com/cloud/h5/1745990186503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