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指导、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首届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辽宁盘锦举办。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在大会上联合发布了《中国乡村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乡村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核,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报告从六个方面,全面梳理了乡村文化的概念与政策,找出乡村文化发展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报告显示,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阵地,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演艺舞台、文化站、多功能活动厅、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就全国范围来看,几乎所有乡镇都有图书馆和文化站,70.6%的乡镇有休闲健身广场,近60%的村庄有体育健身场所,41.3%的村庄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同时,各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组织村民文化活动、支持文化团队建设、购买文化惠民服务等。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场次从2010年的84.67万场增加到2019年的171.3万场,乡镇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次数从2010年的30.5万场增加到2019年的72.5万场。乡村文化站从业人数从2010年的7万多人上涨到2019年的近11万人,乡镇文化站参加培训的人次从2009年865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2147万人次。农村居民以乡镇文化站为平台,自发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数量从2010年的15.6万个增加到2019年的27.1万个,文艺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
报告指出了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乡村文化主体意识不足,观念薄弱;二是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人才匮乏;三是乡村文化建设体制不健全,模式单一;四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同,劲头乏力。
报告就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五点对策建议:
持续推进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扎根于乡村。为此要提高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通过持续性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自我更新。
发挥优秀文化资源在乡村文化中的作用。特别要重视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整合村居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民间手工艺是乡村的文化标签,是形成品牌效应的动力,是打造乡村旅游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需要牵住民间手工艺这个“牛鼻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乡村文化品牌的孵化要以创新为基点,将创意元素融入乡村特色文化中,打造乡村文化产品研发空间,更要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创新机制。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乡村文化要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要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文化工作经验的乡村文化工作队伍。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满足公益性文化需求的保障。一是要给予财政和制度保障。二是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是要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服务相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牟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