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过了小年就是年。
青海省东部河湟两岸,乡村的年货大集上,人群熙攘,买卖兴隆。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农村消费市场也呈现持续旺盛的势头,春节前,记者走进乡村,从浓郁的乡间烟火气中,感受人们对新生活的新期盼,领略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镜头一:赶起年货大集过新年
红灯笼、红春联、时令水果、新衣鞋帽……把这个充满乡愁的民俗大集装扮得喜气洋洋。
1月24日,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三合村,虽在寒冬腊月里,广场上却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我需要一副春联,帮我挑一副寓意好点的词,还要一个灯笼。”“好好,稍等一下,我给他装好了就给你拿。”经营户招呼着前来买对联的顾客,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能有个好一点的位置,大多数经营户都是一大早就赶来的,按照三合镇城管所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支起货架,摆起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蔬菜、水果、干果、服装和各类饰品也一应俱全。
“瓜子花生糖果!”“鸡腿鸡翅虾!”“来来来,看一看尝一尝!”不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喇叭里,喜庆的新年音乐响得起劲,过年的氛围感十足,不一会,就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赶集,筹备购置年货。
“你看我们村里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想要啥都能买到,现在像这种年货大集更是摆到了家门口,我们购买年货就更方便了,东西质量又好品类又全,啥都有。”正在赶集的三合村村民仲雄民双手提着满满的年货说:“这几年,环境优美的村子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游玩,我们家里开办农家乐也增加了不少收入,手里有钱了,就想多买些年货家人团聚红红火火过大年。”
在如今这个不愁吃穿的时代,赶集成为了迎接新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对赶集更是一种寄托和情怀。可以看到,在集市上不管是来采购的群众还是忙碌的经营户,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大家在热闹的氛围中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镜头二:“小农户”精准链接“大市场”
一边传统年货大集热火朝天,一边年货销售的新花样、新体验则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新春感受,也为乡亲们带来农产品销售的新通道,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助力。
小年一过,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电商服务中心的吕桑吉四郎更忙了,他正拿着手机四处联系客户,然后联系工人,忙着发货,一天下来,发往全国各地13多吨中药材冬葵和羌活,销售额高达37.1万元。
临近年底,吕桑吉四郎想抓住大家购置年货的时机,把更多互助的农副产品和青稞酒销往全国。一根网线连城乡,班彦新村依托电商把优势资源与全国大市场对接。“吕桑吉四郎自己通过收购村镇以及县上的特色农副产品,再在手机上直播带货,让全国各地的网友都能购买到互助的年货,像青稞酒、洋芋粉条,不仅带动了村里的消费,还让村民增加了更多收入。”五十镇党委副书记李玮介绍。
前几年,吕桑吉四郎一直在村里务农,通过手机了解到了电商,当时村里刚好有发展电商的打算,2019年年底开始,吕桑吉四郎就步入了电商的行业,通过乡镇和县上的扶持,他自己单打独斗在2021年就达到净收入31万元。
电商拓宽乡亲们的增收路。吕桑吉四郎表示,在加入电商服务站点后,自己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后要积极搭乘电商发展的快车,在鼓起自己腰包的同时,也要帮助本村村民致富。
镜头三:新年货里的新希望
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幸福村是从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搬迁到黄河岸边川水地区的新村。随着新村基础设施的全部完善,以前祖祖辈辈住在山上的村民们不但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生活,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具品质的生活。
1月25日,记者走进村民韩哈克木家中,一辆越野车停放在门口,整洁的小院里种着花花草草,二层小洋楼装修精美,家具家电设备齐全,衣架上挂着崭新干净的衣服,桌上摆放着芒果、火龙果、西瓜等各式各样的南方水果和饮料。
韩哈克木告诉记者,这些高档水果都是和村民们在手机上购买的。原来,电商已经入驻村子一年多了,村民们只用提前一天在手机上下好单,第二天一早电商就会将货品放在村里的小卖铺,大家就可以直接过去提货。
“东西便宜又新鲜,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商品,像这些热带水果我们以前都没吃过,也不用跑到四公里以外的集镇去采购了,镇上说不定都没有这么好的东西,现在这种方便又有品质的生活实话好啊!”韩哈克木感叹道。像幸福村这样入驻的电商现在已经覆盖了全乡镇的各个村庄。
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记者看到,在河湟谷地,农村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延伸覆盖,使农村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也蕴含着农民在乡村振兴路上新的期待与憧憬。(作者: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