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成都农村“新鲜事”:产业起来了 村民能挣三份钱
首页> 光明科普云> 三农科普> 乡村振兴 > 正文

成都农村“新鲜事”:产业起来了 村民能挣三份钱

来源:新华社2022-03-16 20: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成都3月16日电 题:成都农村“新鲜事”:产业起来了 村民能挣三份钱

  新华社记者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忙……”62岁的成都邛崃市郭山村村民杨先莲笑脸盈盈、落落大方,一边引导客人进入茶社,一边熟练地泡好茶。

  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杨先莲是郭山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嬢嬢”(阿姨),以前,她很少接触陌生人,一年到头也跟外地人说不上几句话,刚来上班时,一见到客人就脸红。

  变化发生在2018年,为了振兴当地产业,郭山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资本,基于村里特色的花椒、茶叶和黄桷兰资源,打造了集民宿、餐饮、汉服体验等于一体的“椒兰山房”乡村旅游项目,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爆满。杨先莲也成了“椒兰山房”的一名工作人员。

  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她,突然开始了“早八点晚五点半”的上班生活,她直言“好长时间不习惯”。但是,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也让她有了很大改变。

  “现在胆子变大了!”她笑着说。以前一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现在可以热情地和别人聊天、介绍村里的情况。

  如今,杨先莲整个人神采奕奕。“外地人来得多,要做好服务,不能丢村里人的脸。”杨先莲说。

  在茶社旁边的茶园里,32岁的郭山村村民罗小丹正在采春茶。“明前茶能卖好价钱,今年鲜叶涨价了,每天采茶能卖四五百元。越勤快挣得越多!”罗小丹说。

  56岁的村民孙皆玉接话说:“我每天天一亮就来采茶,一天能采七八斤鲜叶。现在越来越多城里人来村里体验采茶,热闹得很!”

  “椒兰山房”项目负责人杨婉龄告诉记者,他们经常给村里的孩子组织读书会、汉文化学习等活动,让村民们得到精神滋养。

  “外地客人来了后,评价很好,都说我们这里的村民很好客。”杨婉龄说,现在,“椒兰山房”项目已经带动周边21名村民就业。

  郭山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樊庆洪告诉记者,产业起来了,附近村民在“椒兰山房”上班有一份固定工资,采茶每天有收入,土地流转每年还有租金,“产业起来了,村民可拿三份钱”。

  杨先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椒兰山房”上班一个月2000多元,采茶季的这几个月一天至少四五百元,土地流转租金一年3000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杨先莲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邛崃市近年来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革试点村之一,目前郭山村已有8.9亩闲置宅基地入市流转,用于“椒兰山房”项目下一步的发展。

  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特色镇与川西林盘建设管理科负责人伍引风介绍,为了让“沉睡”的宅基地“流动”起来,通过创新探索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用于发展民宿、康养、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2015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仅9905元,是成都市认定的相对贫困村,通过近年来整合农旅资源发展产业,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樊庆洪说,产业发展每年还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2万元。(记者董小红、高键钧、袁波、冯家顺)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博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展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