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策划,邀请农业领域专家解读2023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内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广大脱贫地区,如何借助党的二十大东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巧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深挖乡村产业,“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最终从产业上夯实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根基,已成为近期中西部广大脱贫地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摸清这些地区产业的发展本底。总体看,在前序利好政策支持下,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定位聚焦。畜牧、水果、茶叶、蔬菜、粮油、中药材等六类乡村产业占比接近80%。二是乡村产业底子增厚。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河南等省的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产值超过千亿,逐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撑。三是产业延链扩圈稳步升级。产业加工水平稳中有升,营销体系创新突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乡村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四是乡村产业带贫益农效果明显。
但与此同时,当前脱贫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卡脖子”问题,产业规模偏小、关联较弱、生产要素分散;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小农户在利益分配时的话语权弱;未能形成充分激发地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可持续产业链路。
为此,近期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做好 “三转”、“三真”、“三强”和“三创新”。
转变乡村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发展全产业链路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
一是向长期战略转变。战略目标由短平快到稳定可持续转变。要由注重产业快速覆盖、短期效应向构建产业链、实现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稳定带贫增收的长效目标转变,支持带动效果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乡村产业向全产业链方向转变。
二是向全域布局转变。由分散到统筹、由局部向全域转变。将规划范围扩大到县域,引导财政投入、金融保险、科技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统筹投入产业链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全产业链受益。
三是向整链提升转变。由只重视前端向支持整链转变。加大对产业链中后端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拓展产业联农带贫增收空间,把就业机会更多留给农民,把产业增值更多留在当地。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与集聚格局
一是提供“真实惠”。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对发挥益农作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从资金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支持,鼓励企业与脱贫地区经营主体合作或直接建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实效。
二是创造“真环境”。多措并举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一站服务”等创新举措;推进政府项目招投标市场化改革,规范中介服务,促进公平竞争;减少农业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行,提升企业参与产业链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遴选“真才学”。加大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筛选力度,对致富能力强的返乡创业人员,将其培育成致富带头人,支持其发展生产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产业链构建。
加快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充分保障小农户在产业链利益分配中的权益
一是强品牌。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让优质农产品品质“显性化”。加快建设田头市场、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严控产品质量、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是强营销。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顺畅销售,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推动脱贫地区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加强营销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经销商、经纪人、电商人才等培养,提升人才支撑水平。
三是强带动。创新优化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带贫模式,推动脱贫户、小农户与各类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扶持政策与联农益农效果挂钩机制,相关支持政策向联农益农效果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扶持他们做大做强,力争把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有效组织起来,有机嵌入到产业链条中。
积极完善产业链支持政策体系,用好三大“创新”工具
一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在政策支持上,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出台更系统、更有力、更具针对性的产业链扶持政策,支持脱贫地区乡村产业链稳步发展。扩大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范围,继续加大资金对产业链建设的投入,向支持带贫主体发展,支持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倾斜。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探索采用PPP模式、用足用好小额信贷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政府公信力背书作用。鼓励脱贫地区开发特色产业险种,增加特色产业保险品类,提升保险风险保障水平,满足新型主体个性化农业保险需求。
三是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各类主体在流通营销领域的组织模式,以实现政府与市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动态平衡,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农产品全链路的统筹协调。
作者:张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