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策划,邀请农业领域专家解读2023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202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加快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是对农村居民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举措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要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也要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性,遵循实事求是、群众乐于接受的原则,根据不同村落和村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建设模式,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现代生活条件提档升级。
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要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分区分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推动农村取暖炊事等用能侧可再生能源替代。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农房建设。
全面强化技术支撑。加大科技研发联合攻关、示范推广应用的力度,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加快推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现代化技术及产品。积极开展试点试验,常态化开展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技术服务,指导地方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加快建立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全程质量管控。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建立、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强化监督与指导,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社会监督常态化,提升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效能。
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建由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开展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监督检查。
健全规范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将环境整治、日常维护、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范畴,明确违反村规民约的惩罚方式,以形成外在约束力。
建立监督奖惩措施,构建积分机制,通过“随手拍”、“红黑榜”等活动,常态化检查评比、树立标杆典型,激发村民有效参与的内生动力。
适时启动问责机制。对于各方权责范围,以规范化的制度形式予以明确,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适时启动问责机制,推动问题及时整改。
逐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推进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根据村庄人口、产业、功能等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加强日常保洁维护,建立健全市县责任主体、镇村管理主体、农民受益主体的“三位一体”管护责任体系。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探索公司专业化运营管护方式,在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探讨建立村级运营管护组织。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逐步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长效管护机制。
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要让农民成为主要参与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在乡村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牌、举办科普讲座以及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形式地进行宣传引导,提升农户对生活现代化的正确认识。
动员村民积极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现代生活条件的主人翁意识。
发动村民参与现代生活条件建设决策,让有能力、有资格的农民成为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深化探索社会动员机制。建立“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的组织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建立相关制度。
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效能。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效能与责任意识,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引领与动员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形成联动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在调动社会资源和整合社会力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参与乡村建设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形成农村生活条件现代化建设合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农村中能人群体和新乡贤的带动作用,形成农村生活条件现代化建设合力,实现规范有序的集体行动。
作者:刘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