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唤醒更多农村“沉睡”资产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唤醒更多农村“沉睡”资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14 09:3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首次明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专家表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已提出多年,但到底是啥样、咋发展,一直没有详细规定。此次文件回答了这两个关键问题,有助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唤醒更多农村沉睡资产。

  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

  ——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到2020年底已达7.7万亿元

  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这一经济形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在何处?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倪坤晓向记者介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明确指出“1956年,我国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随着多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集体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提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这个新型集体经济,新就新在不是传统的‘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而是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是更具活力和凝聚力的农村集体经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晖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更多集体资产被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不断增加。“我们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契机,摸清了村集体资产家底,明确了产权。”东达村驻村第一书记滕飞介绍,在此基础上,村里种蘑菇、养牛羊、开展土地托管,2022年全村羊年存栏量6万只,年产平菇6万斤,土地托管年每亩分红达到57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35万元,村民收入从2015年的4800元增长到2022年的14200元。

  在江西省遂川县,昔日的荒山荒坡成为农民增收引擎。通过盘活闲置土地,遂川县在全县185个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提高村集体收入。2022年,全县村级光伏电站发电量达1321.5万千瓦时,实现集体收入1576.4万元,此外还缴纳增值税404万元、享受减免30万元。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和村、组这三级组织的集体资产总额增至7.7万亿元(不包括耕地和其他资源型资产)。其中,有集体经营性收入但低于10万元的村级组织增长至24.02万个,较2015年增加28.45%;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至17.86万个,较2015年增长117.80%。

  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径

  ——多样化发展,包括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

  中国农村地域分布广、差别大,集体资产构成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实际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促进其保值增值,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多样化发展途径,包括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倪坤晓说,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各地将因地制宜选择、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包括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整合资产打造优质物业经济,积极盘活村集体原有办公用房、会堂、学校、厂房、仓库等房产;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胜龙村通过提供物业服务、收取租金和摊位费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100万元。“我们村曾是个经济薄弱村,这几年得益于村子附近多家企业入驻,原本只有460多人的村子住进了800多名外来人口。”胜龙村党支部书记吴伟林向记者介绍,人气旺了,超市、小吃摊位越来越多,村里仅超市就开了5家,“我们把闲置的房产资源整理出来租给商户,收取摊位费和超市、饭店房租,这已经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卢晖临表示,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模式具有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等优势,目前在不少地方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特别是资产入股模式,普惠性强、收入弹性大,推动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作用很突出。”卢晖临说。

  在重庆市城口县巴山镇农民村,生猪养殖大户刘杰前些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块。“得亏股权化改革项目,我所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11亩土地和15万元现金入股,成了我的猪场股东。去年猪场出栏量达2000多头,赚钱后我立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了红。”刘杰说,今年准备再修2座猪圈,增加炕房和冻库,延长生猪养殖产业链,预计分红金额还会增加。2022年,依托资产参股、居间服务等模式,巴山镇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178.1万元,农户分红达129.6万元。

  唤醒“沉睡”资产,农民腰包鼓起来。从全国范围看,20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中可分配收益的部分近3500亿元,扣除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以及用于村、组公益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费用等,用于农户分配的部分为772亿元。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累计已超4000亿元。

  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发展还不平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过半集中在东部地区

  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其中,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从区域比较看,按照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7.7万亿元的资产总额中,东部地区约为5万亿元,占全国的65.5%;中部地区约为1.4万亿元,占比为17.6%;西部地区为1.3万亿元,占比为16.9%。

  从资产构成看,东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5万亿元资产中,经营性资产占比为56.4%,其他是公益性资产;中部地区的经营性资产占比为26.5%,西部地区的经营性资产占比为23.9%。专家解释,公益性资产的运行需要不断地投入费用,不能产生直接收益。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持续努力。”倪坤晓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以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研究出台适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点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另一关键因素。卢晖临认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是养懒汉、鼓励“搭便车”,更不能满足于“坐地收钱”,要充分激发“能人”“带头人”等乡土人才的积极性,让乡村能人领办集体经济,聚集资源实现创新。

  在四川省盐亭县黄甸镇,三学村建立起“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以乡贤回引工程为集体经济蓄力。“能人”们带动村民参与柑橘等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居间服务等,2022年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

  “我家现在年收入已达到10万元左右,这得感谢村里那些帮我们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最强大脑’。”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榆岭窊村村民张如英说,这些年,先是在外办企业的“能人”回村带着大家发展产业,后来村里又建起人才公寓,10余名农业技能人才和20多名大学生住了进来。人才队伍强了,村里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收入节节高。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万元。

  倪坤晓认为,从长远发展看,既要从结构上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从规模上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应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倪坤晓说。汪文正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开往春天的列车

  •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