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安丘市石埠子镇冢头村草莓种植大棚里,游客正在打卡采摘。 安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济南3月31日电(孙婷婷)“我们今年又种植了2个红芽姜大棚,一年两种两收,冬季错峰上市,效益翻倍。”3月31日,在有着“中国姜蒜之乡”之称的潍坊市安丘市,凌河街道石家庄村红芽姜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经理吴忠波介绍说,作为安丘农业标志性品牌,“安丘大姜”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总产近100万吨,畅销“海内外”,年出口量占全国的60%左右,国内市场年销售保鲜生姜60万吨。
安丘大姜、辉渠小米、柘山蜜薯……安丘依托各镇村不同的资源禀赋,不断打造各种农产品“金字招牌”,一大批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安丘市强农、富农的“金字招牌”。其中,安丘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托管全链条+农民转型当工人”新机制,引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把小蜜薯变成了“致富薯”。目前,柘山蜜薯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亩均增收3000元(人民币,下同),带动民众增收7000万元以上。
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马颊河从境内斜穿而过,优越的气候和水质条件,为当地发展种植林下赤松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凤凰新村村民在采摘赤松茸。 马红坤 摄
“我种植的35亩地,春节前后采摘时,每亩平均卖鲜菇赚了4000多元,另外还深加工了2.6万罐赤松茸酱,增收4.5万元。”正在查看赤松茸菌丝长势的菜屯镇凤凰新村周桥网格党支部书记张高虎说,每年从3月份到6月份有3个月的采收期,亩产大约在6000斤左右。
记者了解到,菜屯镇成立了现代农业(赤松茸)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林下囤菜”农产品品牌,开发了赤松茸鲜品、干品、酱菜等多品类的产品,通过“沙地种树—木材旋皮—树皮种植赤松茸—基料还田养树”的绿色产业循环,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村集体和民众的双增收。
泰山东麓昼夜温差大,土壤呈碱性,多山坡丘陵,十分适宜茶叶种植,这里有多个村建成茶叶种植基地,帮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眼下,在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小津口村的茶叶大棚内,一棵棵茶树长势正好。“我们村成立了集体合作社,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对茶树品种进行了改良。中茶108、中黄一号、福鼎大白是‘明星’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茶农刘丽告诉记者,炒制1公斤成品茶要消耗约5公斤鲜茶。
据了解,小津口村现有茶园5000多亩,每亩平均月收入7000元。“新品种茶树非常适应我们村的空气、土壤、温度,成品茶冲泡出来色泽鲜亮,茶香浓郁,耐泡度高,价格相对也高一些,品质好的每公斤在2000元以上。”刘丽介绍说,目前,小津口村茶农的鲜茶采摘后,通过津口女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往各地。
在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沈家村,当地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依托特色芦笋种植,促进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增收。“芦笋获丰收,销路也不愁。”果里镇沈家村党支部书记沈允山介绍说,沈家村共种植芦笋300亩,进入丰产季节后,每天可产笋一万多斤。该村依托合作社,目前已经与下游深加工企业签订订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据了解,山东立足资源禀赋,聚力农产品品牌建设,形成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多点支撑的品牌体系,壮大了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该省着力推进金乡大蒜、菏泽牡丹等23个优势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累计创建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