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7 09:20

  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华北、黄淮地区出现达到或超过极端高温阈值情况,部分地区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截至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预警超40次。

  持续高温影响日常生活,也“烤”验粮食生产。7月19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东北西部和西北地区重点防夏伏旱,黄淮海地区重点防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长江流域重点防高温热害和局部旱涝。今夏“大烤”将对粮食生产有多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高温天气、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

  老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7月26日,进入中伏的第六天,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公报,未来10天,新疆盆地地区、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一般有35-38℃,局地可达40℃以上;未来3天,江南中西部、华南等地部分地区有35-37℃高温,局地超过37℃。

  “今年进入夏季以来,我国已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同时,入汛以来降水偏少,空间差异明显。全国平均降雨量28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6%。

  在今夏高温发展过程中,华北、黄淮地区高温极端性较强。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6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华北东部、内蒙古和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偏高2-4℃。其中,6月21日至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达38-41℃,14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37个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区域最高气温出现在22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站、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站,均达到41.8℃,区域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级别为特强。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正在增加。”高辉说,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增暖,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较快,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预测,预计后期暖海温异常仍将持续发展加强。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遇高温热浪,多地高温纪录被刷新。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初步数据显示,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且创纪录高温在7月仍持续发生,短期内未见缓解迹象。

  防范夏伏旱、高温热害

  持续高温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挑战。

  高温热害是其一。农业专家介绍,高温热害是指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而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损害,主要包括高温逼熟和果树林木日灼伤及畜、禽热害等。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介绍,以水稻为例,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温度高于33℃,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8℃,且每天高温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会造成水稻高温热害,加快水稻幼穗分化进程,减少穗型,降低结实率。水稻在灌浆阶段遭遇晴热高温,容易早熟,出现空壳现象,影响产量。

  “持续高温伴随的干旱,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另一个突出因素。”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说,如果一些地区高温,伴随降雨减少,导致伏旱,会严重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生长;如果高温伴随一定的降雨量,或者地区有水源供应保证,则可能影响不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夏高温正在影响粮食生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的数据显示,在这个生长季节,堪萨斯州的农田里到处都是生长不良和被烤焦的作物,因为该州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干旱状态;美国农业部预计该州的冬小麦收成将比去年减少22%,创历史新低。欧盟委员会估计,西班牙小麦产量预计将比5年平均水平低38%。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和科学局预测,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可能下降34%,大麦产量将下降30%。

  “目前厄尔尼诺形成并向中等强度发展,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不可预见性更强。”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根据农业农村部和气象部门会商研判,下半年农业灾害将呈现极端天气、旱涝并重、复杂严峻等特点。

  潘文博表示,预计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以及西北大部温度高、降雨少,可能发生夏伏旱;前期,黄淮海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持续高温,尤其是河北北部旱情较重,虽然近期有所缓解,但7月底前还有一轮高温天气,旱情有可能反复;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位比去年同期低,局部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中稻抽穗扬花期发生高温热害风险比较高。“在生产上,这些区域要重点防范。”潘文博说。

  多措并举减轻灾害损失

  应对极端天气,各地各部门正采取措施积极行动,防灾减灾。

  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126万多亩玉米进入拔节期。“但连续出现的高温天气不利于玉米生长,必须及时补水。”滑县宣武村的农田内,农技专员李成帅正操控植保无人机给连片的玉米喷施叶面肥,“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或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多次喷雾,有助于降温增湿,为玉米叶片提供必需的水分养分。”

  连日来,该县密切关注高温、干旱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分区分片指导农户及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做好秋粮抗高温干旱保结实工作。

  抗高温干旱,水是关键。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四十里街镇太公岭调水站十台机组7月21日开机调试,成功调水。该调水站的启用,可有效保障该镇4万余亩晚稻等农作物防旱抗旱用水。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往年鄱阳湖8月底才会逐渐露出河床和草洲,今年6月底就提早露出来了。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县里组织各方及早做好农灌渠道修缮清淤,改善引水条件、确保引水畅通。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安排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明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做好蓄水保水,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强化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和灌区灌溉排水管理,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打井取水等措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各方合力之下,成效初步显现。多位农业专家分析,当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082万亩,与常年同期相比偏轻。持续高温对部分地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相对有限。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南方地区中稻大部处于拔节孕穗期,长势好于高温干旱的上年,与常年相当。东北地区玉米处于喇叭口至抽雄吐丝期,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水稻开始拔节孕穗,三大作物一二类苗比例97.8%,除西部传统旱区因旱作物长势略差外,大部长势与上年相当。黄淮海和西北地区春玉米开始抽雄吐丝,春大豆开始结荚,夏玉米和夏大豆处于苗期,大部地区长势基本正常。

  “全年来看,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是个丰收季。早稻收获已过七成,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稳中略增,长势与常年大体相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加强灾情监测调度,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强化精准指导服务,落实“一喷多促”、防病治虫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邱海峰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AI古风动画丨在古诗里过一天清明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