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入选2023年第3批“气候好产品”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乡村振兴 > 正文

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入选2023年第3批“气候好产品”

来源:光明网2023-12-19 17:34

  12月19日,在第二届中国气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2023年第3批“气候好产品”正式发布,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常山胡柚、枝江玛瑙米、云阳红橙、陇南油橄榄获评“气候好产品”。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特色产品成为“气候好产品”,覆盖全国16个省(区、市)。

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入选2023年第3批“气候好产品”

  第二届中国气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现场

  “每一个优质的农产品,都离不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咨询评价部主任李闯表示,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自2019年开始组织开展“气候好产品”评价认证工作,旨在挖掘农业气候资源价值,助力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气候好产品”与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深度融合,将天气气候条件、农产品理化指标、服务管理能力和认证模型建立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优质农产品的气候奥秘,不仅凸显出定制化、精细化的气象为农服务,更是为农产品注入了全新的气象科技含量,为农产品提质增效、增强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保驾护航。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决定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气候更是一种独特资源,是造就区域特色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已经获得“气候好产品”称号的地区,围绕“气候好产品”金字招牌,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品牌创建推广活动。品牌叫响了,市场扩大了,价格也大幅度提升。

  首个气候好产品——重庆巫山脆李在贴上了气候品质认证的标签之后价格翻番,当年实现增收5.6亿;麦盖提灰枣当年品牌增值40%-50%,助力当地果农每公斤增收3.5-4.0元;威远无花果品牌增值达30%以上,鲜果采摘助力当地果农每公斤平均增收3元……金字招牌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百姓的幸福感多了起来,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2023年第3批“气候好产品”的“气候密码”

  山西吉县位于黄河之滨,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所在地,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生长季节充足的光照、积温和降水,非常有利于苹果的生长,这正是吉县苹果香脆甜爽、多汁无渣的关键因素。截至目前,吉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8万亩,今年苹果产量突破25万吨,预估产值15亿元,同时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国家。该县还成立了吉县苹果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把吉县苹果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北纬36度的隰县,海拔900-1300米,光照充足,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达20度左右,是世界梨果专家公认的优质果品生产核心区域。全县梨果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玉露香梨23万亩,规模产量居全国第一,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2023年隰县玉露香梨产量达到7000万斤,带动全县80%的土地栽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梨果、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梨果、80%的农户依托梨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胡柚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一般在海拔50~200米丘陵地带,年平均相对湿度>75%,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8℃,土壤为沙壤质红壤和黄壤。胡柚产业是常山乡村振兴富民支柱产业,距今有600多年的栽种历史,全县种植胡柚(香柚)11.6万亩,已研发饮、食、健、美、药、香、料、茶等八大类系列近百款U系列产品,真正做到“吃干榨尽一颗胡柚果”。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近10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

  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玛瑙河穿境而过的枝江拥有6000多年的稻作农业史。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滋养出数万亩肥沃良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润的气候条件,孕育出“观之润白如玉、闻之清香扑鼻、食之软糯甘甜”,富含硒、锌、铁等18种有益微量元素的枝江玛瑙米。目前玛瑙米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全产业链模式帮助2.2万农户平均亩产提升5.12%,为农增收约 6000 万元,让更多农民分享粮食产业链升级成果,成为提升农业效益和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云阳红橙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温、丰沛的降水等气候资源与红橙8个生长期的气象指标完美匹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依山傍水的种植区为喜光喜热喜水的红橙提供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成就了云阳红橙的好品质、大个头、高颜值,其鲜嫩多汁、酸甜味浓、香气醇厚的绝佳口感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截至 2022 年,全县柑橘品种数为 15 个,柑橘栽植面积达 32.73 万亩,产量 27.57 万吨,其中云阳红橙三大主要品种面积 18.9 万亩,产量 15.7 万吨,总产量占比为 57%,涉及 29 个乡镇(街道)198 个村 27 万余人。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连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区,气候湿润且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光照、土壤和气候条件,使得陇南种植的油橄榄不仅产量高、含油率高。目前油橄榄产业由武都区、文县、宕昌县逐步向西汉水流域河谷地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康县拓展延伸,已惠及44个乡镇343个行政村40多万人。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104万亩、鲜果产量5.4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柯岩)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