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的数九习俗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已经有1 5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将冬至日后第一个九天定义为“一九”,从“一九”开始每9日为1个时段,数到第九个9日的最后一天, 就到了“九尽”,代表着冬季的结束。
伴随着“数九”习俗,元明时期“九九消寒图”开始兴起,每日一画,古人以此来优雅地打发这段时光。同时,民间还流传着九九歌,不同地区气候冷暖有别,导致九九歌各有特色,如北京地区流传的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消寒图(左中右分别为铜钱、梅花、九字形式)
数九中的“三九四九”正处于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小寒和大寒节气,民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意指我国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段在三九天。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冷在三九”可能并不能适用于全国各地,“极冷”出现的时期也不尽相同。
为此,我们统计分析了1961年至2020年中国大陆600多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发现全国最冷时段85%以上发生在“一九”至“六九”时段,其中“冷在三九”适用的气象站点最多,但也仅占全部站点的四分之一左右。“冷在三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适用性最高,华北地区在“四九”时段最冷,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在“五九”最冷,西南地区则在“二九”最冷。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地区的最冷时段都不集中,如在“冷在三九”适用性最高的东北地区,“三九”最冷的概率也仅为30%左右(三年一遇)。这是由于每年阶段性冷空气活动发生的时间不固定造成的,且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这种冷暖起伏的频繁程度、时间跨度和变化强度等,未来也可能会随之增大。
2023年冬至前一周,北京就已迎来连续低温,12月15日至24日海淀区日极端最低气温连续10天低于-10℃,突破近50年历史同期极值,该过程平均气温为-9.5℃,远低于近50年“三九四九”时段的温度。因此,如若之后没有超强冷空气活动,今年北京最冷时段可能出现在数九之前。
作者:周建朔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胡琦(中国农业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