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成都2月7日电(记者高健钧)看到自家田里正在修建的灌渠完工在即,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种粮大户白其军迫不及待开始准备春耕物资。谈到今后的粮食生产,白其军难掩兴奋之情:“水渠建好后就都是高标准农田了,我又流转了200亩水田,今年打算用作水稻制种。”
立春时节,记者来到梓潼县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示范区,看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地头进行平整作业,数十名工人忙着铺设排水管。当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据介绍,石牛镇开展的农田水利设施和管理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整治山坪塘、修建渠道、修建田间道路、平整土地、新建蓄水池等。
“我们抓住冬修水利的黄金期,预计今年3月全面完工,可保证春耕更好地开展。”梓潼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张羽告诉记者。
作为科技城的绵阳市,也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肩负着四川粮食安全、生猪保供等重任。绵阳市境内有涪江等多条河流,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均,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加上不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用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很多水利设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现在真是沟不成沟、渠不成渠,毛渠几乎都是堵塞的。”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石龙村党委书记王军说,2020年8月,强降雨造成石龙村800多亩田地被淹,水稻几乎绝收。
今年以来,绵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提水、输水、蓄水、管水”四大工程,建成一批现代化灌区,基本实现农田水利渠系畅通、供水保障可靠、运行管护规范高效的现代农田灌溉水网体系。
未来绵阳将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超100万亩、规划总投资超100亿元、惠及群众超100万人。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也将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实现务工增收。
王军说,元旦过后,全村已有300多人加入村里的水利建设,预计项目完工后可实现人均5000余元的收入。等到当地水利工程完工后,石龙村的库、渠、沟、塘就能连通起来,实现能排能灌、宜机作业、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