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立夏:风暖昼长,万物并秀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立夏:风暖昼长,万物并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4-30 09:20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春天还没结束从南到北的旅行,夏天已迫不及待跟了上来。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即为立夏,今年5月5日是立夏日。“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从春到夏,气温渐升,暑气渐显,草木慢慢褪去春日的青嫩,树荫开始变得浓密,自然万物悄然透出初夏的气息。

  春意阑珊,初夏渐长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春夏交替,因此又称“春尽日”。实际上,立夏并不等于入夏,如果按照气候学的标准,只有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摄氏度以上时,才算真正进入夏天。正所谓“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立夏时节,我国南方多地开始进入“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季,而北方大部分地区“虽然立了夏,依旧春当家”,“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季还未结束,许多地方的槐花正在盛开。

  俗话说“立夏斩风头”,到了立夏,我国各地风力明显减弱,多了几分柔和,正所谓“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风小了,雨多了。立夏时节,随着夏季风增强北上,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不断向陆地输送,我国南方地区逐渐进入潮湿多雨的时段,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一带雨量迅速增大,雨水从婉约型转为豪迈型,因而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

  立夏有三候,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到底什么是蝼蝈?历来众说纷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认为蝼蝈是“生穴土中”的蝼蛄,俗名拉拉蛄,但《礼记训纂》认为“蝼蝈,蛙也”。其实,不管特指哪种动物,立夏之后,各路“歌唱家”开始纷纷登场了;再过五天,蚯蚓开始懒洋洋地翻松泥土了;又过五天,王瓜等藤蔓类植物争相攀爬生长,绿意盎然。“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气,草木生长至此而愈加葱郁、繁盛。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便是长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意为“大”,就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到此时已经长大。进入立夏,日照增加、气温渐升、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谚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因此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立夏一到,升温明显,这也是“春捂”结束的信号,人们可以渐次减衣了。但由于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气温仍然多变、昼夜温差大,“捂”或“不捂”还要看天行事,以免着凉。中医认为,春季到初夏阳气渐盛而阴寒未尽,穿衣切勿贪凉,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减衣时要先减上衣、后减下衣,以助阳气的升发。

  称重保健,斗蛋尝新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在诗人的眼里,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从春到夏,草木由萌芽至蓬勃,大自然从懵懂期到青春期,至此,绿肥红瘦,风暖昼长,一场热闹的盛夏之宴就此拉开帷幕。

  立夏之后,气温节节攀升,容易让人食欲消退、乏力消瘦,古人称之为“疰(zhù)夏”。于是,就有了“立夏秤人”的习俗,以此观察夏天身体的变化和保健需要。清代《清嘉录》记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古时立夏这天,家人或者乡邻聚在一起,先支好一个大秤,大家轮流坐到竹篮子里去称体重。称重时,看秤人会大声报数并添上吉祥话,例如秤老人时,看秤人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希望给人带来福气。到立秋时再称一次,若是体重减轻了,那就吃点肉来补一补。如今,立夏称人的习俗在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小孩增重父母高兴,老人增重儿孙快乐,寄托的都是祈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立夏胸挂蛋,孩子疰夏难。”为了预防孩子疰夏,大人们把鸡蛋这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作孩子的“进补”之物——把煮好的囫囵鸡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在孩子的脖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斗蛋规则简单,两蛋相撞,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最后留下的斗不破的蛋被尊为“蛋王”。正所谓“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吃下营养丰富的鸡蛋,孩子们能更安然舒适地度过炎炎夏季。

  立夏一到,时令水果登场,人们可以尝尽鲜美。“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这是晶莹剔透的樱桃;“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这是酸中带甜的青梅;“芳津流齿颊,核细肌丰温”,这是清甜水润的枇杷。江南民间饮食中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即品尝甜蜜的樱桃、爽口的青梅以及清甜的枇杷。具体的“三新”,往往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都是应季应时的新鲜食材。例如,苏州人会将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食谱,此时,樱桃正熟,再用青梅煮上一壶酒,可以惬意地饯春迎夏了。在中医看来,立夏之后天气变热,人体消耗量增加,水分丢失较多,易造成明显的上火、失液情况,而樱桃、青梅、枇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等功效。适当食用这样的新鲜蔬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分,又能消热解暑。此外,立夏后饮食宜清淡,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忌辛辣油腻,少贪凉,可适当增加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稀粥以补充液体,也可适当饮用酸梅汤、菊花茶等清凉饮料,同时适量地补充蛋白质,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养心调神,适当午睡

  古人云:“四月谓之初夏,气序清和,昼长人倦。”农历四月被称为乏月,既是指人,困倦慵懒的疲乏;也是指粮,青黄不接的匮乏。按照古人的说法,立夏后是“祝融司令继芳春”,火神祝融开始掌管时令了,天气开始体现一个“火”字。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故夏季与心气相通。立夏代表着一年中阳气最盛时期的来临,心阳最为旺盛,养生保健应顺应季节的变化而为之,重点养心护心。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此时节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养护,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安闲自乐,切忌大悲大喜,戒躁戒怒,以免伤心、伤身、伤神。立夏之时,绘画、书法、弹琴、下棋、种花等都可以调节精神,平抑心火,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

  我国南方民间流传:“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早在明代即有家家户户在立夏这天烹煮新茶的习俗,再配上各色水果点心,亲戚邻居间相互馈送,称为七家茶。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愈加明显。中医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应当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可适当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黄帝内经》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也就是说,在夜晚的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当阴气最盛、阳气初生时,人们应该熟睡,以利于肝脏的养护和身体的整体健康;在一天中阳气最盛的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人们应该休息一会儿,以便补充精力、提神醒脑。不过,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30分钟即可,即使没有睡意也可以闭目养神。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容易出汗,此时若怕热贪凉,缺乏运动,反而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因此,可适当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调畅气机。运动方式上,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到7次,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切忌过度过量,以免大量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易伤阳气,因此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运动后应适当饮温水或盐水,补充体液。同时,注意不要贪凉,不要喝冷饮,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暮春风物正悄然远去,初夏的热情正迎面而来。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热情洋溢的季节,尽情感受夏日之美吧。王美华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 2024乌镇峰会氛围感拉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