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第732号公告,宣告51款中国自研的转基因粮食种子通过国审,其中转基因玉米种子共有37个品种,转基因大豆种子共有14个品种。这标志着通过审定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拥有了合法身份,正式迎来商业化。
民以粮安。当前全世界人口激增,吃饱、吃好的饮食需求日益凸显,我们正在面临着粮食安全的新挑战。在农业生产中,草害、病虫害、土壤污染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全球每年因此遭受损失数千亿美元。过去,人们依赖传统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大量使用除草剂、杀虫剂,不仅污染了土壤、空气和水资源,还有可能诱发一些害虫和杂草产生相应的生物抗性。
而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能够用科技手段,从种子开始,让作物品质改良成为保卫粮食安全的铠甲。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与产量、抗病、抗虫、耐除草剂等多个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培育出很多抗虫、耐除草剂的作物品种,填补了作物遗传育种资源的不足。基因的智慧带来了更快捷、准确的技术体系,加快了育种进程。
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尚存一定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待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为此,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致力于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振兴行动,并制定一系列种业发展支持政策,如修订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并将生物育种列入八大前沿领域之一;202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等4项修改后的规章制度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大门已经正式开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入快车道。
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把握种业发展主动权的国家重大科技战略。
正是因为政策支持和科研人员多年努力,我国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育种成果。
粮安则民安,民安则国安。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业的飞速发展将会推动新一轮绿色革命,在解决耕地锐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