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来源:光明网2018-09-28 18: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至今,“中国天眼”FAST已经两岁啦!它年龄虽小本事却大,已成功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44颗得到认证,经过一系列调试“视力”也显著提升!

    为了给这位两岁的“宝宝”庆祝生日,国家天文台《观天者说》栏目特邀FAST总工程师姜鹏研究员,为您讲述“中国天眼”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国家天文台的姜鹏。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FAST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

    其实开工建设没多久,FAST就遇到了一次致命的威胁,就是索网的疲劳问题。前面曾提到,索网的变位实现,只需要进行0.47米的变化,大概是索网直径的千分之一左右。但恰恰是这千分之一的变化,导致索网长期承受约500MPa的疲劳应力,该疲劳应力是国内外制索规范的两倍以上。

    开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风险,直到有一次,从市面上购买了十几根钢索进行疲劳实验,结果没有一根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由此,我们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研发工作。

    我们可能是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钢索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疲劳实验是非常费时耗力的。一根3米长的钢索,疲劳实验的频率一般在2赫兹左右,一天其实就是八万秒,一天最多就能做16万次。一个成功的200万次疲劳实验,全天不休息地做也要做半个月以上,我们前前后后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

    其实,当时我们不仅要攻克技术难题,还要和时间赛跑。当时,台址工程已经开始了,而由于索网疲劳的问题,FAST反射面的结构形式还没办法定下来,这是非常大的压力。为了加快进度,经常要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开展索疲劳实验,有的在武汉,有的在江苏,有的在北京,还有的在广西等等,目的就是加快方案的对比遴选。最终历时两年多,经历了反复的失败,终于研制出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也帮助FAST度过了最致命的危机。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索网节点盘靶标安装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安装最后一根钢索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FAST工程人员(与施工人员合影)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从凼底看FAST索网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技术难度的问题,虽然没有这么紧急,但同样颇具难度和风险。像超低损耗动态光缆的制作工艺,要求10万次的弯曲疲劳的衰减值小于0.05dB;还有大跨度、高精度结构的制造工艺方法,要求500米尺度的结构精度达到毫米级;大尺度、柔性支撑的高精度测量控制技术,要求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达到10毫米以内,这些都是超标准的设计,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工程团队遇山开路,遇水搭桥,踏踏实实地把这个空中楼阁似的项目,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地上。

走进天眼③FAST历险记

    星空下建设中的FAST

    2016年9月25日,FAST终于落成了,这是里程碑式的意义,工程团队20多年的汗水终得收获,但是新一轮的挑战开始了,就是FAST的调试工作。我将在明天向大家介绍调试工作方面的进展。

    主讲人简介:姜鹏,FAST总工程师,调试核心组组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导。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获2018年“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双工位合练备首发

  • 守护毛泽东旧居的藏族汉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2024-07-01 09:40
先后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一步步提高样品质量,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24-07-01 09:39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一艘蓝白相间的船舶热闹了起来。一个重达2.5吨的ROV(无人揽控潜水器)基础平台从艉甲板被缓缓吊起、布放入水,展开测试工作。
2024-06-30 04:10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024-07-01 06:10
7年前,我脱下博士服,穿上蓝色工装,成为新松公司一名研发人员。这些年,怀着“让新松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自研自产”的目标,我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创新研发高地,助力新松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擦亮“中国‘智’造”的牌匾。
2024-07-01 06:20
建设科技强国,向什么要动力?改革,唯有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指引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4-07-01 06:05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