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来源:光明网2021-09-23 17: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9月13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荣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赵公博,1978年出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托大尺度星系巡天的暗能量性质等宇宙学前沿问题,在星系巡天数据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宇宙学应用研究等多个关键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在Nature Astronomy、PRL、ApJS等刊物共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引用13000余次。曾领衔SDSS-III BOSS星系巡天国际合作组,在国际上首次在高置信水平发现暗能量的动力学演化证据,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作为SDSS-IV eBOSS星系巡天国际合作组科学工作组主任,他领导eBOSS合作组开展巡天观测、数据处理以及宇宙学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类星体,成功测量高红移宇宙的背景膨胀和结构增长历史,为后续依托DESI, PFS等高红移巡天的宇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的工作被《科学》杂志,国际权威引力综述,美国粒子物理十年规划以及Planck, WiggleZ, CFHTLenS, DES, KiDS, Euclid等大型国际巡天合作组大量正面引用,并被国际同行深度、广泛使用。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奖。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三年来共评选出150位获奖人。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项目,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三大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800位各国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

  文稿编辑:赵宇豪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