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绿色家园)
首页> 科普频道> 要闻 > 正文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绿色家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3-02 09: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风光壮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巡护员在维护红外相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东北虎在雪地上休息。新华社记者 张 涛摄

  日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传来喜讯:我国首只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野外生存状况良好,正逐步适应放归地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开展多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去年10月,中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虎啸山林、豹跃青川。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广袤山林里,鹿狍增多,雉鸡成群,不少罕见珍稀动物频频现身,虎豹安然栖居。青山碧水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铺展。

  一块牌子管到底,全流程、整体性保护生态

  寒冬时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降雪量大、气温低,野生动物觅食难度增加。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穆棱局管护人员踩着厚厚积雪,跋涉于40多处补饲点,为野生动物送食物。

  “在林子里固定食槽,撒上苞米粒、豆皮、秸秆,还会放上鹿、狍子喜欢舔食的盐砖,提高野生动物越冬成活率,进一步为野生东北虎豹的生存繁衍提供保障。”穆棱局保护站工作人员李鹏介绍。

  以前,东北虎豹可没有这样的待遇。东北虎、东北豹,曾在我国东北地区“众山皆有之”。由于森林采伐、开矿采石等历史原因,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和栖息地受到损害,到20世纪90年代末几乎销声匿迹。

  2017年1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试点建设正式启动。“国家公园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严格保护起来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赵利说,“国家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规划面积14065平方公里,是我国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

  过去东北虎豹保护地多部门、多行政区管辖,生态系统被条块化分割,区域内工矿企业、公路铁路等穿插,栖息地碎片化问题突出,压缩了野生动物生存空间。

  一块牌子管到底。“试点以后,我们明确实行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即管理局、分局、保护站。”赵利说,变碎片化管理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通过试点推进,黑龙江、吉林两省先后将涉及国土、水利、林业等7个部门1612项行政职能,移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坚持“应划尽划”,全流程、整体性保护。立足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近年来监测确认的东北虎、东北豹的迁移通道、繁殖家域、定居区、活动频繁区、潜在栖息地以及连接区域,被划入国家公园范围,保护区域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近3倍,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的进入、定居、繁殖和扩散通道等全流程得到系统保护。

  “去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国家公园进入发展新阶段。目前,园区内生态持续向好,虎豹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监测到新增幼虎10只、野生种群数量50只左右,新增幼豹7只、野生种群数量60只左右。”赵利说。

  “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呵护生物多样性

  一只健硕的东北虎摇摆着脑袋,低头舔舐毛发,然后迈着矫健步伐从镜头前走过;虎、豹、黑熊、梅花鹿等觅食行走、嬉戏打闹,林海雪原生机盎然,好不热闹……登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记者看到精彩的一幕幕场景。

  “科技护航,让我们零距离了解‘森林之王’。”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说,当虎、豹等经过时,森林深处的红外相机会拍下视频画面,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后台,人工智能自动鉴定和分析图像信息,数秒后便可在手机上查看。

  地面大量红外相机昼夜监测,天上遥感卫星观测,空中无人机巡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天地空”一体化系统实时监测大面积覆盖。目前,系统已获取超过2万次虎豹监测影像,为科学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据我们测算,如果国家公园1.4万平方公里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恢复到原始自然状态,能够养活近百只东北虎。”冯利民说,保护东北虎豹不只是保护这两个物种,更要保护好连通的栖息地、健康的植被结构和完整的食物链。

  “虎豹是典型的‘伞护种’,保护虎豹就像撑起一把大伞,呵护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冯利民说,通过保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97.7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2.23亿立方米,生态修复总面积达4万多公顷,保存着东北温带森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野生动物种群。

  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东北虎豹安居繁衍。一只被命名为“希望”的雌虎,成为国家公园里的“英雄母亲”。监测显示,2013年至今,它已成功繁育多次,去年第五次产下幼崽。

  “近年来,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定居繁殖家庭连年增加,东北虎幼崽成活率从试点初期的33%提高到50%以上。”冯利民说,“东北虎豹分布区快速扩大,国家公园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有东北虎稳定活动,超过70%的区域有东北豹稳定活动。”

  共建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几场雪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绥阳局暖泉河林场积雪覆盖。“降雪后,野生动物觅食活动最频繁,容易发生盗猎,巡护小队每天都要进山清理套索。”巡护员梁奉恩说。

  巡山护林、清山清套,巡护员的工作梁奉恩干得起劲。说起林子里越来越多的野生东北虎豹,他充满自豪,“把这林子给护好了,虎豹才愿意在这儿安家。”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生活着2万多名居民,耕种、放牧、养殖等活动区域难免与虎豹生态廊道区域有所交叉。国家公园强化社区共建,通过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发展生态产业等措施,保障社区居民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受益。目前,园区规划设置了各类生态公益岗位1万多个,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并将进一步扩大选聘生态护林员规模。通过集中养殖、产业转型等举措,去年园区黄牛存栏减少1.6万头,减幅达18.6%。

  社区共建在保障当地群众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共建共享。“公众踊跃亲近自然、呵护生态,保护东北虎豹成为共同行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张陕宁说,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黑龙江牡丹江市15个景区,开展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每年参与生态体验人数达80余万。

  近年来,园区内虎豹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长,人与野生动物接触概率增加,人虎冲突风险提升。前不久,网友在园区频繁拍摄到虎豹活动视频,国家公园发出提醒,在“虎年遇虎”的幸运欣喜之余,切勿忽略人身安全。

  “非必要莫入山,既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又可避免发生人虎冲突。”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珲春局副局长李平说,园区职工发传单、贴海报,进村入户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升群众安防意识。同时,根据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虎豹出没的重点路段,设立安全警示牌。建立补饲点,保障虎豹在冬季食物充足,有效缓解人与虎豹冲突,初步实现“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的目标。

  “下一步将加快修复东北虎豹栖息地生态系统,搭建东北虎豹生态通道,保障种群自由扩散。积极推动园区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途径,让园区居民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赵利说。(常 钦 寇江泽 李晓晴)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