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佳兴)“保障公众健康是环境保护的目标,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9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介绍,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原则,持续推动环境健康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为系统推进环境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提出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持续探索环境健康管理对策、增强环境健康技术支撑能力、打造环境健康专业人才队伍等任务。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
“生态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别涛介绍,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推动健康风险防控融入到生态环境管理的主阵地,2005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原则,持续推动环境健康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探索构建环境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制定实施《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工作办法(试行)》和3个环境健康工作五年规划,并将环境健康标准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发布了现场调查、暴露评估和风险评估等14项技术规范。
二是进一步摸清环境健康底数。通过监测、调查、研究和环境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初步掌握了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变化趋势,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机构改革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在上海市、成都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云和县、山东省五莲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等六个地区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在环境风险分区分级、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探索环境健康风险管理。
四是初步形成公众参与良好氛围。生态环境部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环境健康素养概念。2018年组织完成了首次居民环境健康素养调查,将"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评价指标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目标。2020年发布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加强科普宣传,普及环境健康知识。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环境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别涛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着力实施《"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并加强与卫生健康、科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持续深化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环境健康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