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文明专家谈 | 许其功:依法治理黄河 护母亲河盎然生机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生态文明专家谈 > 正文

生态文明专家谈 | 许其功:依法治理黄河 护母亲河盎然生机

来源:光明网2023-06-05 18:35

  编者按:“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母亲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源头河,是繁衍滋养中国人民的宝藏河。今天是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2个月之际,《生态文明专家谈》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其功,就法律颁布后该如何治理与保护黄河进行解读。

  九曲黄河,冲关夺隘、千折万转,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出发,横贯九个省区汇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一个自然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叠加的复杂巨系统,黄河保护与治理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其功表示,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无法达到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目的,因此亟需探索建立科技攻关举国体制,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攻关,支撑科学决策、系统治理。

生态文明专家谈 | 许其功:依法治理黄河 护母亲河盎然生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生态环境部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单位,联合国内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力量,按照“1+X”模式,组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黄河中心”)。

  许其功介绍,黄河中心一方面围绕流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科技攻关,力争解决一批重大问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在沿黄九省区、32个重点地级城市开展驻点科技帮扶,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常驻一线,为流域地方和企业“送科技、解难题”,“把脉、问诊,开药方”,让科学研究与环境管理深度融合,让科研成果切实有效地支撑地方生态环境管理和治理。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黄河大保护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有了“铁规矩”和“硬杠杠”,是破解流域保护与发展难题的重大实践,以统筹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了一系列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的制度措施。

生态文明专家谈 | 许其功:依法治理黄河 护母亲河盎然生机

  “我们正在开展的黄河联合研究,正是紧密围绕着黄河保护法中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核心内容谋划和设置的。”许其功介绍,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后,黄河中心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聚焦。黄河中心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努力破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综合性、系统性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出 品: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光明网

  监 制:战 钊

  编 辑:张佳兴 蔡 琳

  供 稿:李 丹 胡妍玢 赵艳芳 陈一迪

  审 校:许 超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