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全宣传咨询日 时刻绷紧安全弦
首页> 科普频道> 应急频道> 要闻 > 正文

安全宣传咨询日 时刻绷紧安全弦

来源:光明网2021-06-16 17: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张佳兴 蔡琳)6月16日是安全宣传咨询日,也是每年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为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推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提高民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光明网联合主办的“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我问你答’直播答题活动”今天在线上开展,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科普。

  直播共设置15道问题,涉及安全生产、生活安全、自然灾害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安全内容。如,瓶装液化气如何安全使用、大风天气中施工的正确做法等。题目难易程度适中,既让网友学习到了安全知识,又提升了参与感。

  此次直播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两位主播坐在绿幕前,通过对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实时抠像,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清新。同时,将问题显示在屏幕上更利于网友思考答案,增加可看性。

安全宣传咨询日 时刻绷紧安全弦

  此次直播观看量达252万次,实时最高在线观看量超20万人次,网友参与度高,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直播很有用。

  附:直播中所涉及安全问题及正确答案

  一、七八月是台风生成旺季,以下哪种是应对台风的正确打开方式?(D)

  A.将窗户用胶带呈米字形粘牢

  B.将阳台杂物放入室内,避免坠落

  C.提前储备生活用品,避免出门

  D.以上全对

  二、以下哪个属于有限空间?(B)

  A.卫生间 B.地下管道 C.楼梯间

  三、如果发现污水井中有人晕倒,我们应该怎么做?(B)

  A.赶紧下去救援,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间

  B.检测有害气体浓度,穿戴好防护装备后再下井施救

  C.叫上同伴一同下去施救,以防自己抬不动

  四、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抛锚,我们应该怎么做?(D)

  A.迅速撤离到车外的隔离护栏之外

  B.在车后150米以外放置警示标志

  C.拨打12122救援电话

  D.以上全对

  五、有限空间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哪些?(D)

  A.一氧化碳 B.硫化氢 C.苯和二甲苯 D.以上全是

  六、瓶装液化气如何安全使用?(C)

  A.如遇气体难以排出,可选择卧倒钢瓶继续使用

  B.如瓶内气体使用殆尽,可自行拆卸搬运至站点更换

  C.关注钢瓶使用期限,坚决不能使用超期服役的钢瓶

  七、乘坐水上交通工具出行时,要注意哪些方面?(D)

  A.要注意查看船名,没有船名的船只不能坐

  B.要查看船舶的乘客定额,没有标注定额数或乘客数已超过定额数的船不能坐

  C.查看船内是否配备了安全设备,没有安全设备的船不能坐

  D.以上全对

  八、阴雨天气如何预防电器“发火”?(B)

  A.没关系,阴雨天气潮湿,不会起火

  B.电器要远离雨水等潮湿环境,避免短路

  C.经常用湿抹布擦拭排插,避免落灰

  九、如遇汽车自燃,应该如何处置?(D)

  A.在行驶过程中,一旦遇到汽车冒烟的情况,不要惊慌,马上靠路边停车、熄火并断电。

  B.驾驶人在停车后,应迅速离开车厢到安全位置,并拨打119求助。

  C.如果火势较小可控,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车载灭火器灭火,减少损失。

  D.以上全对

  十、如何可以避免溺水?(D)

  A.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B.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C.手拉手就能救出溺水者

  D.以上都不对

  十一、大风天气施工,哪种做法是错误的?(B)

  A.油漆等易燃物品应存放在远离火源,阴凉通风处

  B.施工彻底结束后再清扫木屑、漆垢等

  C.时刻注意用电安全

  十二、有限空间常见的事故类型有哪些?(D)

  A.中毒 B.窒息 C.爆炸 D.以上都是

  十三、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什么姿势保护自己?(B)

  A.平趴在地上

  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C.仰面朝天

  十四、发现燃气泄漏,下列哪个做法是错误的?(A)

  A.立即打开排气扇

  B.开窗通风

  C.远离现场打电话求助

  十五、以下关于高层火灾逃生方法中错误的是(B)

  A.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B.起火点在其它房间或楼层时,立即打开房门冲出去

  C.逃出火场后切不可折返拿取室内的贵重物品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