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川:多措并举 严防旱涝急转引发地质灾害风险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应急频道> 要闻 > 正文

四川:多措并举 严防旱涝急转引发地质灾害风险

来源:光明网2022-08-25 09:20

  光明网讯 8月22日,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严防旱涝急转引发地质灾害风险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当前大范围持续高温干旱已使表层土体收缩干裂,但据预测,今年发生秋雨、秋汛和旱涝急转的可能性极高,局地强降雨和旱涝急转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极大。预计8月26日我省将迎来华西秋雨,盆地西部和北部等地将出现一轮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夜雨特征明显的降雨过程,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此,《通知》针对性提出六条举措,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高度警觉局地强降雨、旱涝急转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一是要深刻汲取教训,强化极限思维。汲取近期省内外灾害教训,认真开展案例复盘和警示教育,逐一对照、举一反三抓整改,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极限思维,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半夜时常惊醒”的紧迫感。县、乡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吃透情况、超前谋划、靠前指挥,同基层干部群众一道把各项地灾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二是要聚焦重点部位,强化排查监测。聚焦有人居住的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等易灾地段,学校、旅游景区、交通沿线、在建工程、网红打卡消暑露营地等重点部位,暴晴暴雨、旱涝急转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三查”要求,特别是突出抓好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持续强化隐患风险排查监测。针对新增隐患点,逐点建立台账,结合威胁对象分行业落实防灾责任和分级落实群测群防措施。

  三是要加强会商研判,强化联动防灾。加快建立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联合会商及直达基层一线的扁平化调度机制,加强雨情、水情、汛情、险情会商研判及动态调度。针对中上游缺乏观(监)测站点的狭长中小河流和沟道,加快补齐监测短板,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畅通预警信息传递渠道,落实预警响应联防联控措施。

  四是要加强动态预警,强化喊醒叫应。结合短临气象预报及雨情、水情实况,科学研判地质灾害风险,动态发布短临预警,第一时间“叫应”防灾责任人、村组干部、监测员,“喊醒”全部受威胁群众,层层传导压力,形成预警和响应闭环。加强“点对点”抽查调度,督促地灾易发区、持续干旱区、降雨落区“三区”重叠区和地震灾区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预警提级响应要求。结合暴雨、“三断”等极端情况,加强应急电源及卫星电话配置,确保关键时刻信息互联互通。

  五是要盯紧把住关键,强化果断避险。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往哪转、谁管控等关键环节,逐项对照梳理排查,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岗到人到点到户。坚持“三个不怕、四个宁可”指导思想,坚决果断组织避险转移,切实做到“应转早转、快转、尽转、多转,不安全、不返回”。对于已实施治理工程的部位,充分考虑可能出现超设防标准的状况,一旦收到预警或遭遇强降雨,提前果断组织避险转移。

  六是要常态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处置。充分运用正反典型案例,加强防灾避灾救灾知识宣传,强化主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常态化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夜间、暴雨、“三断”等实战演练,并及时复盘检视、查缺补漏,提升一线指挥人员和受威胁群众响应处置能力。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调度;21支省级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督导组加大“四不两直”督促检查力度,及时移交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属地政府和责任单位抓好整改。(战钊)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白沙:兰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对口援疆助力戈壁兴建智慧农业植物工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