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旭日干:干事业一定要讲奉献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旭日干:干事业一定要讲奉献

来源:光明网2022-02-25 10: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甚至可能比他们做得还好。”

——旭日干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畜牧业领域,我国蒙古族学者旭日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4年3月9日,世界首例试管山羊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试验场中顺利诞生,消息轰动了国际学术界。这一成果在世界胚胎生物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旭日干自此被誉为“世界试管山羊之父”。

  长期从事畜牧业研究的旭日干是如何取得这一成果的?

  时间回溯到1982年,日本学者花田章博士正在进行山羊体外受精研究,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国际上对山羊体外受精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关键问题在于这个方向没有突破——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在体外没有与卵子结合的能力。就在这个时候,旭日干到日本公派留学,在日本兽医畜产大学(后改名为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及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试验场进修。花田章发现了这个中国人才,便把这项研究交给勤奋的旭日干。

  把想象变为现实不是一条平凡之路,熬夜早已成为常态,旭日干自己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次试验,直到有一天,他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个让人喜出望外的现象:在药物的诱导下,山羊卵子在体外受精成功了!紧接着,他开始了试管山羊的试验,这需要他每天都细心观察母羊的细微“异样”,这样的观察没有让他失望,世界第一胎试管山羊诞生了!这项技术可以同时把数以万计的受精卵植入普通山羊体内,使母羊产下良种小羊,并且一年双仔。

  这是重大突破!家畜体外受精生物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变成现实,成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工程。

  “工作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在旭日干看来,他自己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干事业是一定要讲奉献的。”

  1985年,旭日干要学成归国了,为挽留人才,日本的试验场和学校给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但都被他婉拒了。“我不能留在那儿,我必须回来!”在旭日干心中,他自始至终都是草原人民的儿子。

  “内蒙古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生物技术前景广阔。”回国后,旭日干在内蒙古大学成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研究基地,开展了以牛、羊体外受精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这在国内走在前列。

  旭日干有一个心愿,就是将良种牛试管技术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受精卵。“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甚至可能比他们做得还好。 ”

  1989年,试管绵羊、试管牛培育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旭日干还设计了牛、羊试管胚胎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移植的一整套技术路线。专家一致认为,这一科研成果的许多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1994年,旭日干又利用试管技术进行高产优质绒山羊的育种研究,培育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F3代羔羊,为我国的绒山羊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如今,内蒙古大学的红色小楼前安放着一座山羊雕像,这就是“世界首例试管山羊”,它承载的正是草原之子旭日干诚挚的爱党爱国情怀。

  院士小传

  旭日干(1940—2015),家畜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以家畜生殖生物学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高技术研究,为揭开哺乳类动物受精之谜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首次探索出山羊、绵羊和牛精子体外诱导获能的途径,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山羊和国内首胎、首批试管绵羊、试管牛,并建立了规模化生产试管牛、羊的整套技术工艺;在家畜育种研究中创造性地应用体外受精的理论与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技术,为家畜改良和育种开创了新的技术途径。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扫码进入《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题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