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追忆“泥腿子”院士庄巧生:一生跌打滚爬麦田中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繁星追梦> 人物 > 正文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追忆“泥腿子”院士庄巧生:一生跌打滚爬麦田中

来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2022-05-09 20:17

  庄巧生是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一直把“要跌打滚爬在麦田中,学会同小麦对话”作为自己从事科学实验的座右铭,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作“泥腿子”院士。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追忆“泥腿子”院士庄巧生:一生跌打滚爬麦田中

  小麦遗传育种是一项见效慢、科研投入巨大、不易出成果的研究,其常常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小麦品种在这方试验地里种养良好,但在其他天气、土壤条件相异处栽种,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因此,很多小麦研究者一生都难以选育出一个新品种。庄巧生却主持育成十多个冬小麦优良品种,取得显著增产效果。

  不仅如此,他积极探索改进育种方法,推动数量遗传学和计算机在中国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是国内较早倡导使用三交和复合杂交的少数育种学家之一;他主持“六五”和“七五”全国小麦育种攻关,编译多部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和繁荣作物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追忆“泥腿子”院士庄巧生:一生跌打滚爬麦田中

  凡是跟庄巧生一块工作过的人,都会从他身上受到一种无形的感染。有一年早春,土温室的小麦加代材料在下班前没盖上草苫,晚上10点他突然听到天气预报,当晚将有大风降温,便立即从城内住家赶到十几里以外的板井村,叫起工人师傅一同把草苫放下、盖好后,回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

 庄巧生十分关注、扶持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他时常鼓励周围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加强中外文修养,养成博览文献的习惯,提高业务水平。他热心帮助年轻人修改文稿,凡经他审阅的文稿,必字斟句酌,使其准确精炼,有说服力。

  他把1995年荣获“何梁何利奖”所得奖金10万港币捐献给研究所,以此为基础,在全国16家单位的支持下,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设立了“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旨在面向基层,奖励国内在小麦育种相关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自2007年以来已奖励了28人,推动了中国小麦遗传育种事业发展。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追忆“泥腿子”院士庄巧生:一生跌打滚爬麦田中

  1995年以后,他把更多精力用于扶持小麦育种团队的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团队在小麦品质研究与分子标记发掘应用、国外种质引进利用和成株抗性技术研究、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国内外同行好评。(宋雅娟、蔡琳)

  人物小传

  庄巧生,男,汉族,1916年8月5日出生,籍贯福建省闽侯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5年1月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1939年2月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农艺系,获学士学位。1939年3月至1946年9月,先后在中央农业实验所贵州工作站、金陵大学、湖北省农业改进所、中央农业实验所麦作杂粮系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期间,1945年7月至1946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学习小麦品质鉴定技术。1946年10月,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技正兼麦类研究室主任。此后,先后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7月退休。

  2022年5月8日,庄巧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 全运会香港赛区官方特许商品开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