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岁时节日 | 立冬】立冬送寒衣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岁时节日 | 立冬】立冬送寒衣

来源:北师大民俗学公众号2023-11-08 10:18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孟冬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趋向休养,以冬眠的状态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充足的准备。

  太阳运行至黄经225度时,即为立冬,属于农历十月节令。从公历11月7日前后开始,每五日为一候,立冬共有三候:

  立冬初五日,一候水始冰。《周易·坤卦》爻辞:“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气温降低,水面开始凝结成冰,但寒气有限,冰面不至于坚不可摧。

  立冬又五日,二候地始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土气凝寒,未至于坼。”寒气入土,土地也开始上冻,但积蓄的热量还在,土地不至于冻如石块。

  立冬后五日,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即蚌类。《左传·昭公十七年》曰:“郯子曰:“丹鸟氏,司闭者也。······五雉,为五工正”,杜预注曰:“丹鸟,雉者。立秋来,立冬去,入水为蜃。五雉,雉有五种也。”天寒地冻,雉鸟蛰伏,天空中不见了鸟儿的影迹,水中的蚌类却在此时大量繁殖,所以古人以为是雉变成了蜃。

  补冬治其寒

  立冬,万物收藏,以避寒冷。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却有进补的意识。《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供应。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全国各地在立冬纷纷进行“补冬”与“养冬”。

  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南方人补冬爱吃鸡鸭鱼肉,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肉性味甘寒,有养胃、补肾、止咳、化痰等作用。鱼肉则是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北方人补冬则更多爱吃牛羊肉: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能,为寒冬补益佳品;羊肉可以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寒冬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曰: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此外,立冬还有一样标志性食物—饺子。饺子是我国北方传统的节庆食品,几乎很多节日都能看到饺子的身影,同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物,距今已有数千年。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很多称呼,最早时被称为“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三国时期称“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儿”,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开始称为“饺子”。有种说法认为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所以吃饺子,而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也要吃饺子。旧时京津地区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是北方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起来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别有一番滋味。

  甘蔗也可列入冬季进补的食物之一,事实上人们很早就将甘蔗视为补养之物了,《神异经》中记载:

  南方山有邯之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可以节就虫。人腹中蚘虫,其状如蚓,此消谷虫也,多则伤人,少则谷不消,是甘蔗能减多益少,凡蔗亦然。

  《本草纲目》记载:“蔗,是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立冬之后,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不仅能起到滋补的功效,还可以保护牙齿。因为甘蔗的纤维含量很高,食用时反复咀嚼类似于刷牙,有助于提高牙齿的洁净和抗龋能力,福建、潮汕地区有民谚曰:“立冬食蔗齿不痛。”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立冬的传统习俗。膏滋是用中药加水煎煮后滤渣,将药液浓缩,再加蜂蜜等做成的膏状剂型。从唐宋时期开始,医家已重视膏滋的使用,并把它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旧时苏州,大户人家用红参、桂圆、核桃肉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如今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一些中医院以及部分老字号药房也会开设进补门诊,为老百姓煎熬膏滋。

  古时,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并没有如今发达的科技进行辅佐,所以经过丰收的喜悦之后,便开始筹划储备物资以度过寒冬,等待来年春回大地,进入再一轮新的忙碌。进入冬季,万物萧条,很多地方便会在立冬这天将新鲜蔬菜收藏起来,以备过冬之需。《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汴京人在立冬时,忙着准备冬菜的情景:

  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

  腌制蔬菜是最古老、最普遍,也是冬季最常见的加工蔬菜的方法,旧时称为“菹”。“菹”字,汉代之前指将食物用刀子粗切,同时也指切过后做成的酸菜、泡菜或用肉酱汁调味的蔬菜,汉以后则泛称加食盐、加醋、加酱制品腌制成的蔬菜。

  除了腌菜之外,很多地方的人也在这一天酿酒。清代陈芝诰有一首《怀城四季竹枝词》描写广西人们十月酿酒的习俗:

  味备香甜胜四花,头冬美酒俗堪夸。

  他年过礼迎新妇,十二坛应送女家。

  立冬后,各家酿酒,名“头冬酒”。

  有“三花”“四花”之目。

  冬酒是广西全州东山瑶族乡等瑶族同胞的家常酒,他们常以冬酒代茶。每逢客人登门,主人更是以冬酒作为见面礼款待客人。冬酒制作的最大讲究之处是一定要用立冬后的泉水。酿制冬酒的原料很多,常见的有糯米、高粱、粟米、栗树籽等。立冬以后,瑶族人上山采摘栗树籽,将其去壳后,用竹箩装好浸入水中,将涩味全部泡出,洗涤干净,掺入糯米、小米,放置蒸笼中蒸熟,待其冷却,然后撒上自制的酒药,搅拌均匀,用手一捧一捧细心地放入瓷缸内封盖好,埋入谷糠中发酵成酒,而后将酒舀入腹大口小的海缸,舀酒兑泉水而饮。

  冷霜送冬装

  立冬时节,北半球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积蓄,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自秋入冬是季节的转折,也是一年中极为重要的时间点。人们在秋粮入仓之际要酬谢神灵、庆祝丰收,同时也要对即将来到的萧条光景进行准备和祈祷,以求健康、完满地度过冬季。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人们为了过冬会准备好冬衣冬帽,并对自身进行清洁,有利于安然过冬。《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记载:立冬日,以各式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古时冬日天冷,洗澡不便,疥虫、跳蚤等寄生虫便乘机在人身上繁殖起来,皮肤病也容易流行、传染。人们在立冬这天洗药草香汤浴,正是希望把身上的寄生虫全部杀死洗干净,整个冬天不得疥疮。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们此时会举行一定的仪式酬谢并祈盼冬日时光的安稳过渡。古人以冬与五方之北、五色之黑相配,故皇帝有立冬日出郊迎冬的仪式。《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据说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人面鸟身,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唐代李白《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不周来风,玄冥掌雪”。《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祭冬神。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记载,汉朝时祭祀冬神,要有七十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

  除了祭祀冬神以外,立冬之日还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以抚恤孤寡。《吕氏春秋·孟冬》记曰:“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立冬这天,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晋代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官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便是赐予百官过冬装备。

  虽然民间并没有如此宏大的信仰仪式,但是严寒的季节即将来临,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人带去问候与储备也是必要的,位于霜降到立冬的时间段落内有“寒衣节”。

  寒衣节,也称“十月朝”,除烧送纸钱外,传统的寒衣节还要烧送五色纸做的寒衣,以示过冬御寒。《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对当时寒衣节的详细描述:

  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气候变冷,为了避免先人在另外一个世界难耐酷寒,十月初一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五色纸,算作寒衣,大意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关于寒衣节,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相关:

  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应官府征役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启程,给远在千里外的丈夫送衣御寒。等她来到筑城工地,获知丈夫已劳累而死并被埋进长城脚下后,孟姜女嚎啕痛哭,竟使长城城墙坍倒,得以收葬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百姓闻此深受感动,以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寄送给亡夫,从而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旧时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和某某人收,然后焚化。晋南地区送寒衣时,会在五色纸里夹一些棉花,意思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此外,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多余的五色纸,是为了给那些无人祭祖的孤魂野鬼,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衣物被抢。

  此外,人们还会通过卜岁等习俗,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古时,人们常在立冬这天预测未来的天气,并认为立冬晴天是个好兆头:

  立冬晴即一冬晴,处处田家笑语声。

  镇日鹿场铺竹簟,黄金色样晒香粳。

  立冬无雨一日晴,且喜渠潭处处盈。

  入腊更占来岁稔,居然三白见祥霙。

  “立冬无雨一日晴”,谚语谓立冬无雨,可期久晴也。腊雪尤盼屡降,为来岁丰稔之兆。

  以上两首竹枝词分别来自陕西和江苏,可见很多地区都以立冬晴好为愿,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于来岁年景的期盼。福建霞浦将立冬卜岁称为“问苗”,这天人们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艳(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

  编辑:涂子怡

【岁时节日 | 立冬】立冬送寒衣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