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海志:以匠心开拓智慧勘测之路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马海志:以匠心开拓智慧勘测之路

来源:光明网2024-12-12 14:21

  “勘测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石,更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海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海志不仅是这一领域的领航者,更是勇于探索与创新的先锋。他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不断引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为城市工程建设的精准实施与安全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彰显了首都科技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与使命担当。

  精准筑基,城市脉络的描绘师

  马海志自1985年踏入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工程测量专业的那一刻起,便与勘测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建筑业迎来蓬勃发展,但工程测量专业却鲜为人知。当时,他是班上唯一一位自主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马海志满怀热情,加入北京城建勘察测绘院测量队,一干就是三十五年。那个时期,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快速扩张与转型阶段,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勘测是工程项目的根基,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他在第一堂专业课上学到的从业准则,在地铁盾构施工贯通测量工作中,尤为重要。他回忆道,在复八线(复兴门——八王坟线路)的测量工作中,线路的水准测量无法闭合,基准点出现了23cm的差值,反复几次测量都是同样的结果。马海志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发现了本次测算的城市基准点因为地处沉降区域,常年的沉降造成了基准点的微小变化,而基准点数据未能及时更新,最终导致闭合数据发生重大的偏差。

  秉持严谨求实、毫厘不爽的专业精神,他主动向领导反映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多次测量计算验证,最终修正了数据,为工程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马海志看来,精度是勘测行业的生命线,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会在后续工程中被无限放大。唯有用最严苛的标准、最精细的操作把控每一个勘测环节,才能筑牢工程的根基。

马海志:以匠心开拓智慧勘测之路

  三十五年间,马海志从初出茅庐到身经百战,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测量工程处的主任、北京城勘院院长、董事长,马海志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他对测量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化、精细化迈进的历程。他主持的工程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测绘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80余项省部级奖项,这些奖项不仅是他个人专业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国建筑精密测量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有力见证。

  智领变革,技术引领的先锋者

  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各个行业也在积极推动这一变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行业环境中,平面控制测量普遍采用三角测量方法,设备依赖于经纬仪,观测条件严苛,劳动强度大,达到质量标准的难度很大。尽管马海志在大学期间对GPS技术有所接触,但这一技术尚未运用在工程勘测领域。在复八线的勘测工作中,马海志在测量前辈及清华大学教授的启发和指导下,成为首位将GPS技术引用到地铁勘测工程中的工程师,创新性地将GPS技术与精密导线联合布网技术相结合,对传统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布网测量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优化,简化了观测条件,全面提升了勘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一技术的突破也使其团队获得了“建设部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成为中国勘测技术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他始终走在技术的前沿,不断推动勘测技术的变革和创新。迄今为止,马海志作为主要发明人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自动化监测技术标准》等4部国家标准,以及11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城勘院先后承担了北京多条地铁线路、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勘测工程。这些成绩正是马海志及团队用创新引领行业进步的最好的见证。

马海志:以匠心开拓智慧勘测之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打造智慧地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时,很少有勘测工作者会注意到这点,马海志却深受启发:“让智慧地铁的概念落地,离不开勘测的数据支撑、感知系统及技术保障,先进的勘测手段能够助力智慧地铁快速发展。我们在力所能及的的专业范围内提出了‘智慧地铁,勘测先行’的发展理念。”该理念利用先进勘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地铁建设工程的智慧化建设与运营,能够实时监控地铁运行状态,预测和预防潜在风险,确保乘客安全。这一理念在北京智慧城市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智能化的地铁系统,提升了城市整体的智慧化水平,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技术,将三维激光扫描、自动化检测装备、光纤技术、声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勘测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勘测效率和准确性。其中,轨道交通多功能快速一体化检测装备及服务系统成功运用于北京、武汉、广州等13个城市35条地铁线路,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下、数据不全面、成果单一的缺点,并终将全面代替地铁运营期人工巡检。

  薪火相传,行业传承的引路人

  在人才培养上,马海志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采用传帮带、导师终身制的方式,为年轻员工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他还创立了北京、深圳大师工作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课题,同时与高校科研联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有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马海志:以匠心开拓智慧勘测之路

  为了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勘测人才,早在2004年,他就倡导公司的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经技术委员会审查后才能通过,而且每个项目也要建立项目组长负责制,让项目负责人在执行过程中建立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时刻想着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发现肯干能干会干、值得培育的“好苗子”。在马海志的带领下,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打造出十余个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为青年骨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当前,科技强国战略正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向着更高质量、更智能化方向发展。谈及未来规划,马海志满怀信心和期待。他表示,将继续深入一线,加快技术革新,推动无损数字化勘察及智能化监测检测工作,传承工匠精神,努力培育更多数字勘测人才,为我国勘测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中国在全球城市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乐通 实习记者田新宇)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 广东潮州:积极应对台风“杨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