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2-17 10:23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基石,正引领着全球科技产业的变革与创新。

  2009年,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19年,经学校学科调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承担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器件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从最初的物理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硕士点,到如今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圳大学始终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获评“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微电子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聚焦学科方向特色,重点面向海外和港澳地区,实施“薪火计划”“荔园留菁”“荔园优青”等人才引育工程,积极推动与国家集成电路深圳产业化基地以及华为、中兴、粤芯半导体等头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技术成果转化超过千万元;发挥人才优势,参与制定深圳市“20+8”产业发展规划;重视专业科普,定期举办“名师进中学”公益科普活动。

  该专业依托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在三维异质异构集成、单比特雷达微系统、太赫兹高功率放大等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平台,为国防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完善培养体系,培育时代“芯”人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微电子领域复合型人才。学院坚持完善学生培养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双区”及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

  自创建以来,专业坚持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微电子学科与系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开设涵盖物理、器件、工艺、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坚实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卓越工程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型创新人才。

  据悉,该专业下设八个实验室,拥有装备精良、设备先进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全部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并提供一切所需元器件,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同时,搭建规范化、长效化、多样化的校企联动沟通机制,形成学生理论学习、企业实习、毕业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与输出渠道,建立起用户人才培养提前布局、人才与用户强对口的供给新关系,为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实践所知所学提供广阔平台和有利机会。

  经过四年的本科教育,毕业生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深受就业单位欢迎,毕业生中大部分进入了华为、腾讯、大疆等知名企业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成长为行业骨干,受到深造高校和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石,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未来,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将立足“双区”,聚焦时代发展需要,持续奋进、攻坚克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深大“芯”力量。

【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科学审核

黄磊 赵晓锦

作 者

马铭谦 林佳欣 赵晋(实习)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高校专业解读】深圳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发挥“双区”优势,培育发展“芯”动能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